缩略图

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德育课堂的构建

作者

张舜华

广东省湛江市第十九中学 邮编:524000

摘要: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培育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既担负着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又担负着良好品德和情操的培养。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德育元素,既有利于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又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道德品质。通过精选有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及价值观,能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以及社会责任感。本文就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德育课堂的构建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学者带来一定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德育课堂

在目前社会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中,小学生成长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其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也面临多元化挑战,所以,怎样将德育元素有效融入到小学音乐教育当中,打造核心素养德育课堂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课题[1]。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教师对音乐作品进行认真选择,以保证其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涵。课堂中,教师可通过对音乐作品背后故事的解读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作品中所传达出的感情和价值,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共鸣和道德品质发展。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小学音乐德育课堂的价值

一是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德育元素,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与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音乐这门艺术形式有其特有的韵味与感染力,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鉴赏与学习,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与艺术处理,进而发展其艺术鉴赏能力与审美情趣[2]。

二是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德育课堂建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育已经不单纯重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而是更加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发展。在音乐课堂中融入德育元素,能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受到正面价值观念与社会责任感的陶冶,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小学音乐德育课堂的策略

(一)优化音乐教学理念,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观念,把德育教育作为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深入挖掘音乐作品中的德育元素,如爱国情感、团结精神、勤劳品质等,教师可在进行音乐知识教学时,向学生传递正面的、积极地价值观念。例如在教学《我爱中华》一课时,老师可带领学生去感受这首歌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感,唤起他们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同时教师也可结合歌曲背景故事讲述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等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热爱祖国、认同国家的意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教育,养成积极的价值观念[3]。

(二)挖掘教材元素,启发学生情绪共融

音乐课堂中教师也可深挖广东元素并结合德育教育激发学生情感共融。广东音乐文化绚丽多彩,蕴涵着深厚历史底蕴与地域特色。通过教授具有广东特色的音乐作品,教师可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感受广东音乐文化中独有的魅力,同时传递正能量。例如,在教学广东民歌《步步高》时,老师可讲一讲这首歌后面的故事,使学生懂得广东人民勤劳智慧、热爱生活的精神,以唤起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教育,从而培养出对家乡和祖国深厚的感情。

(三)营造出良好的音乐氛围,充实立德树人教学内容

在音乐课堂中,为进一步提高德育教育成效,教师要积极创造出良好音乐氛围,让立德树人教学内容更丰富、更鲜活。可通过设置充满艺术气息的音乐教室、张贴著名音乐家的肖像、名言、播放经典音乐作品等方式,使学生处于浓郁的音乐氛围之中,体会音乐的神奇与魅力。另外,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与音乐有关的德育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开展音乐创作、音乐表演等等,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音乐所蕴含的德育价值[4]。例如,在教学《我的中国心》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讲歌曲的创作背景,讲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和爱国之情,以激发他们爱国之情。然后,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演唱歌曲,鼓励他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创作,比如设计舞蹈。通过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歌曲中蕴涵的爱国情感,而且能使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进一步提高音乐素养与德育水平。同时这类活动还能加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等,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会与人一起协作、完成工作。有了音乐课堂氛围,学生才会更主动地投入德育教育中,才能进一步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四)加强学生实践,全面带动参与

在音乐教学当中,理论知识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但学生实践操作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想充分带动学生参与其中,就应该重视强化学生音乐实践。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活动,例如合唱团、乐队表演、音乐剧演出等,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习和体验音乐。这些活动既可以促进学生音乐技能的掌握,又可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以及创新能力。例如排演《茉莉花》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对歌曲旋律与歌词进行深入了解,使其能够通过合唱这种方式,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感情与意境。在乐队演奏时,同学们能够学习各种乐器的技巧,并通过合作来完成一段乐曲的表演,感受团队合作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既可以加深对于音乐的认识与喜爱,又可以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身综合素质,达到立德树人教育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德育课堂建设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加入德育元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唤起学生爱国热情以及社会责任感。这种教学方式既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需要,又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不断地完善小学音乐德育课堂教学模式,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顾心艺.试论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德育课堂的构建[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2(9):30-33.

[2]姚昕池.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德育课堂的构建[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 2021(8):1-1.

[3]梁冰.携音育德,与德同行——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成长, 2024(9):175-177.

[4]李悦.核心素养视域下构建小学德育高效课堂探究[J].阅读, 2024(39):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