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汽车电子电气零部件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验证

作者

汪群

广电计量检测(武汉)有限公司 430000

引言:汽车电子电气零部件需在 -40C 至 125C 的极端温度、95%RH高湿、盐雾腐蚀及复杂振动等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据统计,因环境适应性不足导致的零部件失效占比达 37% ,其中温度应力引发的材料老化、焊点断裂等问题尤为突出,单一环境因子试验已无法满足智能汽车时代对零部件可靠性的要求,多因素协同作用下的综合环境试验成为研究热点 [1]

一、汽车电子电气零部件环境适应性与可靠性验证技术体系

(一)典型环境应力及作用机理

汽车电子零部件必须经受各种极端环境的考验。高温会加速材料老化(例如电路板基材性能下降),低温则可能导致润滑油脂凝固,因此需要通过 -40℃到 125℃的温度循环试验来验证其热稳定性。车辆行驶中的颠簸会产生持续的机械振动,实验室采用 5-2000Hz 的正弦扫频和特定强度的随机振动来模拟路面冲击,重点考核焊点的疲劳寿命(比如 BGA 封装这类精密连接需要保证至少 1000 次振动循环后不失效)。此外,沿海或融雪地区的盐雾腐蚀环境也不容忽视,标准盐雾试验( 5% 浓度的盐水,暴露 48 小时)能模拟约 1 年的海洋环境腐蚀效果,再结合电子显微镜观察镀层是否出现孔洞,就能有效评估零部件的防腐蚀能力。这些单项应力测试是理解零部件失效模式和建立可靠性的基础[2]。

(二) 多物理场耦合试验技术

传统的单一环境应力测试(如只做高温或只做振动)存在局限性,有时会过度强化某个条件,导致零部件出现实际使用中根本不会发生的失效模式,造成设计冗余或误判。更先进的方法是多物理场耦合试验,能同时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多种应力:比如在发动机舱内,零部件会同时经历剧烈温度变化( -40% 到 85% )、湿度波动( 10% 到 95% 相对湿度)、来自发动机和路面的多方向振动(三轴方向最高可达 10 倍重力加速度),以及工作电压的波动(例如 12V±2V ),通过这种同步施加温度、湿度、振动和电应力的综合试验,更真实地复现零部件的实际工况,暴露单一测试无法发现的潜在故障[3]。

(三)加速试验与模型优化

验证汽车电子零部件长达 10 年甚至更久的使用寿命,如果只做实时老化试验耗时过长,所以加速寿命试验技术至关重要,最常用的是基于温度与化学反应速率关系的高温加速模型,理论上可将 10 年的验证周期大幅压缩至 3 个月左右。但需特别注意,并非所有失效都严格遵循该模型规律,例如金属导线在过高温度(如超过 125℃)下的电迁移现象就可能偏离预测。为了更准确地评估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长期可靠性,汽车电子行业核心标准 AEC-Q100 引入了 HAST(高压加速寿命测试),该试验在严苛的85℃温度 ,85% 相对湿度和施加3V 偏置电压条件下进行1000 小时测试,其效果被认为等效于在更接近实际但条件稍缓和的 85℃温度、 60% 相对湿度环境下工作 10 年,这类加速试验结合对失效物理机理的深入理解和模型优化,是高效评估电子零部件长期可靠性的关键技术手段[4]。

二、案例分析与应用实践

为了更具体地说明汽车电子零部件环境适应性与可靠性验证技术体系如何落地,以某车型的关键部件——域控制器(负责整合处理如 ADAS 等多项功能)的实际验证过程为例。整个流程严格遵循了上文所述的技术框架,并针对其特定需求进行了定制。

(一)精准定位需求:明确验证目标

(1)安装位置: 仪表台内部,将面临阳光辐射导致的高温、冬季可能的低温,以及车辆行驶中传递过来的各种振动。(2)关键功能: 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数据处理,要求极高的功能稳定性,任何环境应力导致的短暂失效都可能影响行车安全。(3)环境目标设定: 基于安装位置和功能重要性,设定了严苛的验证条件,工作温度范围需覆盖 -30C 到 85C ,能承受最高 15g 的振动量级,这些目标直接决定了后续试验的严酷度。

(二)科学设计试验:应用技术体系

依据上文介绍的技术体系,验证团队设计了覆盖各类应力的试验组合

(1)气候可靠性试验:1)温度冲击试验( -40%105% , 100 次循环): 远超出工作温度范围,通过剧烈的冷热交替,加速考核材料(如PCB、焊点、塑胶件)的热胀冷缩疲劳性能和密封性。2)恒温恒湿试验(85℃ / 85%RH, 1000 小时): 采用类似上文提到的 HAST 思路(但未加电偏置),在高温高湿下长时间“烘烤”,重点考核材料吸湿退化、金属件腐蚀、绝缘性能下降等问题,等效评估长期湿热环境的影响。

(2)机械可靠性试验:1)正弦扫频振动(10-2000Hz, 1.5mm 位移):模拟车辆行驶中遇到的周期性振动(如发动机怠速、特定路面激励),检查结构共振点和薄弱环节。2)随机振动(PSD 谱密度 0.5g2/Hz , 8 小时):模拟更接近真实路况的宽频带、无规律振动,全面考核焊点、连接器、紧固件等在持续颠簸下的机械疲劳寿命。

(三)发现问题与工程改进:验证的价值体现

在严苛的温湿度循环叠加振动的综合试验中,验证团队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域控制器上的某关键连接器的接触电阻在试验中显著上升了约30%。这意味着连接的电信号可能不稳定,直接影响 ADAS 等关键功能的可靠性。

(1)失效分析: 结合上文提到的失效机理,分析认为问题根源在于:温湿度变化导致连接器内部凝露或材料轻微变形,叠加振动使得镀层接触面发生微动磨损(微小相对运动),加速了接触表面的氧化或污染,最终导致接触不良、电阻升高。

(2)针对性改进:1)镀金层增厚: 将连接器触点的镀金层厚度从原来的 0.5μm 增加到 1.0μm ,显著提升了耐腐蚀性和耐磨性,确保在恶劣环境下金属接触面保持良好。2)弹簧片优化: 改进了连接器内部金属弹簧片的设计(如形状、弹性系数),大幅增加了接触正压力,有效抑制在振动环境下接触面之间产生微动,保证接触的稳定性。

结语:

汽车电子电气零部件的环境适应性与可靠性验证正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通过融合多物理场耦合试验、加速寿命模型及数字孪生技术,可实现验证周期缩短、成本降低,为汽车电子零部件的“零缺陷”目标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黄祺 . 汽车电子电气零部件质量控制策略研究 [J]. 汽车测试报告 ,2023, (13): 10-12.

[2] 黄绍娜 , 唐红 . 汽车电子电气零部件高温加速寿命试验研究 [J].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 2020, 38 (05): 48-50.

[3] 李晓丽 . 汽车电子电气零部件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验证 [J]. 时代汽车 , 2017, (06): 21+23.

[4] 黄少堂 , 李敬华 , 付郁涵 , 袁兰秀 . 汽车电子电气零部件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验证 [J]. 环境技术 , 2012, 37 (02): 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