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班级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协同育人的策略研究

作者

穆月月

重庆三峡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万州,404100

摘要:教育事业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核心组成部分,始终走在改革与创新的前沿。在教育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班级教育和家庭教育协同育人有着一定的迫切性。此外,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和家庭教育协同育人的核心主体,其认知与行动对班级教育和家庭教育协同育人的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家长作为班级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另一关键主体,其角色和重要性日益体现,本文就“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提出利用数字技术,加强沟通合作、更新教育理念,增强合作意识和促进班级家庭教育共同体建设,形成共育导航系统的策略来为促进班级教育和家庭教育协同育人建言献策。

关键词:“双减”政策;班级教育;家庭教育;协同育人

引言

在2021年,国家发布了《关于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与校外培训负担减轻工作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其中重申:“要切实减轻学生在校内的作业负担,严格禁止直接或间接地给家长安排作业任务,同时也不得要求家长负责检查或批改学生作业。”这一表述目的是降低学生和家长的额外负担[1]。“双减”政策的成功实施,不仅需要学校层面的努力,还需要家庭的理解、支持与配合。班级教育也常被称作“班级管理”或“班主任工作”,班级教育构成了学校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在实践操作中,不少人将课堂教学视为学校教育的核心领域,认为它是学校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2]。此外,班级作为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要想成功的培育下一代,仅仅依靠班级教育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依靠家庭教育。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推行,家校社合作育人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备受瞩目的议题。2023年1月,教育部联合其他十二个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该内容着重指出,学校需主动在协同育人机制中担当引领角色,进一步巩固其作为教育核心阵地的地位,保障学生信息的顺畅交流。另外,学校还需深化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服务,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此外,家庭教育和班级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庭和学校都是学生成长历程中两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联到班级教育的难易程度及成效,因此,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班级教育,发挥班级教育和家庭教育协同育人的功效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班级教育与家庭教育协同作用的策略

利用数字技术,加强沟通合作

班主任和家长都需要重视沟通的重要性,班主任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对学生家长的引导,家长也需积极和班主任沟通,积极为班级教育提供宝贵的意见,在与家长就协同育人的沟通中不要使用带有否定性语言,不要直接对家长发号施令,避免对家长进行质问、批评,情绪发泄等。在家长的沟通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关键时机,不要过度地向家长提出问题和要求。运用数字技术能够促进班主任以更迅速、方便和有效的方式来和家长进行沟通,借助网络沟通平台和智能技术手段,有利于班主任和家长实现即时互动,构建高效的沟通环境,例如,通过微信,班主任建立家长微信群,采取对话交流和互动反馈的方式,聚焦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项”,向家长传递教育教学内容,例如,学生日常校园生活安排、主题活动安排、班级信息公示、学习技巧指导等,同时,组织家委会会议等活动,鼓励家长以理性态度分享经验并积极协同配合,通过这种方式,来建立起双方良好的沟通机制,推动经验交流和教育对话的深化,但在进行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避免与家长的对话表现为“捧场式”赞同现象的出现,也就是班主任在微信群或者钉钉等平台发布通知后,家长往往只是进行机械性回复,这种回复虽然给予了家长自我表达的机会,但群讨论的多元性导致议题和话语的无限扩散,多数只是一些无谓的“吹捧”阻碍了有效消息的传播,不利于提高沟通的有效性;还要避免对抗式冲突现象的出现来影响班主任和家长间的沟通[5]。

更新教育理念,增强合作意识

家长的教育理念对班级教育和家庭教育协同作用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家长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家长应该强化自身的主人翁意识和对班级、乃至学校的归属感,从而扭转以往被动配合的教育模式。家长应认识到,孩子的教育是个性化且需家庭和班级、家庭和学校、甚至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事业。基于此,家长可以采取积极措施来加强与班级教育的联系,例如,定期参与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活动[6],班主任需和其他任课老师积极合作,促使家长更加理解和认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班级教育的目的,需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育人理念,在新时代背景下,“双减”政策发布的目的在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班主任可以借助家长委员会,因为家长委员会是由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的活动,这个活动中需要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法律法规和政策,并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因此班主任可以借助家长委员会来让家长理解并践行“双减”政策,鼓励孩子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学习任务和形式,实现生动活泼的发展。班级也需要根据学生发展的具体需求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要明白部分家庭教育指导内容是普遍使用的,每个家长都需学习掌握,而部分内容则需针对特定家长进行定制。同时,家长在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网络等资源来学习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5-21)[2021-07-24].http://www.moe.gov.cn/jyb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张红梅,熊华生.对班级教育作为教师主业的深度思考与建议[J].中小学管理,2021,(12):53-56.

刘丽丽.从管理走向教育:班级治理的三条底层逻辑[J].中小学管理,2023,(07):50-53.

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EB/OL].(2023-01-17)[2024-10-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2301/t20230119_1039746.html.

张伟,岳洪,刘春梅.家长微信群中的沟通误区与解决之道[J].中小学管理,2020,(07):35-36.

洪明,孟子欣.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内涵、任务与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23,(06):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