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路径分析
姬丽
乌海市特殊教育学校 016099
摘要: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由于身体、心理或智力等方面的原因,其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与普通学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将语文知识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引言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因生理或心理方面存在特殊需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往往面临着独特的挑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灌输,忽视了特殊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接受能力,导致教学效果不尽理想。生活化教学通过将抽象的语文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相结合,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1丰富语文教学资源类型
通过语文生活化教学,教师能够以拓展教学资源为途径,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元素,使实际的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帮助其从生活层面出发,建构语文知识体系。特殊教育学校实施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真实的生活现象,并利用拓展教育资源,引导其探索现实生活与语文知识的关联性,接触和获取各种形式的语文内容,完善自身的知识架构体系。
1.2开阔语言知识应用范围
作为重要的语言类学科,语文教学应重在满足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需求,使其具备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开展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其在接触和理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深刻启发,认识语文知识的应用价值,能够主动将所学语文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逐步转变学习意识与态度,同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语言应用空间。
2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路径
2.1识字教学生活化策略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进行教学。可以利用教室内的物品标签、校园指示牌等环境文字资源进行识字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认识汉字。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内进行识字游戏,通过观察和互动增强识字的趣味性。例如,在教授“食堂”“教室”“操场”等词语时,可以带领学生实地参观,让他们在真实场景中感知和记忆这些字词。同时,针对部分特殊学生记忆能力较弱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字形与意义的联系。比如,在教授“雨”“伞”“雪”等与自然现象相关的汉字时,可以结合实际天气变化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直观体验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2.2依托生活创设情境,深化语文知识理解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因具有一定的身心发育缺陷,通常只能够依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这也导致其在面对较为抽象、陌生的学科知识时,容易产生抵触心理,难以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从这一方面出发,针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中应引导其融入真实的生活场景学习语文知识,在语文课堂中模拟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结合语文知识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放松身心的基础上,从生活角度出发主动探索和学习语文知识,通过生活元素与语文知识的结合,降低其学习语文知识的难度,缓解其对未知事物的紧张情绪,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2.3研究生活素材,拓展学生认知领域
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确保了教师能够从生活的多个层面收集有助于进行语文教学的素材和资源。这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尤其重要,它不仅为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支持,还能帮助学生拓宽学科视野,增强认知。以《身边的美食》为例,教师可收集美食图片作为教学素材,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描述所见,利用课外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主题,为课堂奠定基础。围绕课堂中的生活素材,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举例其他美食,激发学生自主拓展学习内容,丰富课堂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列举出烤鸭、红烧肉等美食,教师将这些美食的图片加入课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指导学生认读相关词语,围绕生活教学主题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丰富他们的语言知识。
2.4写话训练生活化策略
写话训练应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积累写作素材,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可以要求学生记录生活中的有趣事件,或者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例如,让学生记录看到的景象,或者描述帮助他人的小事。同时,教师要注重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通过模拟购物、问路等日常生活场景,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这种贴近生活的写话训练方法,能够帮助特殊学生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与人交流的信心。
2.5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融入语文教学,深化语文知识理解
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将其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紧密结合。针对特殊学生群体,教师需探索利用语文生活化教学来增强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和身心康复,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价值,体现对特殊学生的关爱。教师可借助语文生活化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生活实践活动,活跃语文学习氛围。以《传统节日》一课为例,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内涵”“掌握描述节日的词汇和句型”“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传统节日的喜爱和向往”,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各自喜爱的传统节日,并选择一个节日,如春节,通过网络或书籍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整理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自主语言构建,将资料转化为个人语言,描述节日的特色,如文化、习俗等。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可邀请各小组上台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在节日期间的活动,将实践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结语
综上所述,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工作,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教学活动的实施都应围绕特殊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而进行,使该部分学生群体能够通过语文生活化学习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生活技能,提升自身的协调能力和自理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楠.培智学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探索和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2023(31):65-67,76.
[2]孙美琴.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J].家长,2023(1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