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护理的改善对策
李旺
西安大兴医院 身份证:610523199409163013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承担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及无菌物品供应的核心部门,其工作质量是医院感染防控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医疗器械种类复杂,清洗护理要求提高。但部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器械清洗护理中存在问题,导致器械清洗不合格率高,增加医院感染风险。所以,分析问题成因、探索改善对策,对提升工作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意义重大。
1、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护理现存问题
1.1 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知识储备欠缺,部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未系统学习 疗器械清洗消毒相关专业知识,对不同类型器械的材质特性、污染程度以及对应的清 先方法 器械的拆卸、清洗步骤掌握不熟练,易因操作不当导致器械损坏或清洗不彻 作人员存在操作随意性大的问题。如清洗器械时未按照“冲洗-洗涤-漂洗-终 洗剂时未严格控制浓度与作用时间,影响清洗效果。此外,部分工作人员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操 戴齐全的防护用品,既存在职业暴露风险,也可能因手部污染影响器械清洗质量。
1.2 清洗流程不规范
器械回收与分类不及时,临床科室使用后的器械未及时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部分器械长时间置于污染环境,污染物干涸,增加清洗难度。 染程 度规范分类,不同器械混洗,易造成交叉污染或清洗不彻底。清洗方法选择不 选合适清洗方法。如污染严重的器械仅手工清洗,未结合机械清洗, 未手工预处理,易损伤器械。清洗质量检测缺失,部分消毒供应中心未建 仅肉眼观察判断清洗效果,无法识别肉眼不可见残留物。即便检测,也存在频率低、方法不规范等问题,难有效监控清洗质量。
1.3 设备与耗材管理不到位
清洗设备维护不及时,如超声波清洗机、清洗消毒器未定期维护与校准,易导致性能下降,例如超声功率不足影响器械清洗效果,温度时间控制不准降低消毒效果。设备使用后未及时清洁,残留污染物造成交叉污染。耗材选择不规范,部分医院选用劣质清洗剂、润滑剂,清洗效果差且腐蚀器械,缩短使用寿命。耗材使用中未控制用量与时间,影响清洗质量。
1.4 沟通协作机制不完善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一方面,临床科室对器械使用后的预处理要求不了解,未及时去除器械表面的明显污染物,增加了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难度;另一方面,消毒供应中心未及时向临床科室反馈器械清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器械损坏、清洗不合格),导致临床科室无法及时调整器械使用与预处理方式,形成恶性循环。
2、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护理改善对策
2.1 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提升专业能力
完善培训体系,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法规(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专业知识(器械材质特性、清洗流程、清洗剂用法)和操作技能(器械拆卸、手工与机械清洗操作)。邀请专家现场指导,通过案例分析、实操演练提升效果。培训后严格考核,合格上岗,确保人员专业能力。强化职业素养教育,强调器械清洗护理对医疗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责任与质量意识。开展自我防护培训,规范防护用品使用,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清洗质量、操作规范性等纳入考核,激励人员按标准工作。
2.2 优化清洗流程,规范操作环节
规范器械回收与分类,建立完善回收制度,明确临床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的回收时间、流程和责任。临床科室使用后的器械要在规定时间初 毒供应中心。消毒供应中心接收后按材质、污染程度、器械类型分类, 污染常规器械以机械清洗为主、手工为辅;重度污染或结构复杂器 设备和清洗剂,按规程手工清洗维护。建立清洗质量检测制度, 全面检测。肉眼查表面,化学用试纸测蛋白质残留,微生物定期抽部分器械培养判 建立检测记录档案,分析结果,及时解决问题。
2.3 加强设备与耗材管理,保障清洗效果
规范设备维护与校准,制定设备维护与校准计划,定期对超声波清洗机、清洗消毒器等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例如,每周对超声波清洗机的水槽进行清洁,每月检查超声功率并进行校准;每季度对清洗消毒器的温度传感器、时间控制器进行校准,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记录设备维护时间、内容与结果。同时,加强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与日常维护技巧,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严格耗材选择与使用,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清洗剂、润滑剂等耗材,优先选择环保、无腐蚀、清洗效果好的产品。在耗材使用前,组织工作人员学习耗材说明书,明确其适用范围、使用浓度与作用时间。建立耗材入库验收制度,对每批入库的耗材进行质量检测,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同时,合理控制耗材用量,避免浪费,降低成本。
2.4 建立高效沟通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定期组织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召开沟通会议,通报器械清洗质量情况,听取临床科室对器械供应与清洗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向临床科室宣传器械使用后预处理的重要性与方法,指导临床科室正确进行器械预处理。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临床科室发现器械清洗不合格或损坏时,及时反馈至消毒供应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及时进行处理并反馈处理结果。开展跨部门协作,与医院感染管理科、设备科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器械清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开展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设备科协助消毒供应中心做好设备的维护与校准工作,及时解决设备故障。通过跨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提升器械清洗护理质量。
3、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护理是医院感染防控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医疗安全与患者健康。当前存在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清洗流程不规范、设备管理不到位、沟通协作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加强人员培训、优化流程、强化设备与耗材管理、建立高效沟通机制等措施, 可提升清洗合格率,降低感染风险。未来应关注行业动态,引入先进技术与设备,完善管理体系,推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发展,保障临床医疗器械安全。
参考文献:
[1]朱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医药卫生(文摘版),2021(2):106.
[2]林翠绒,杨月玲.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8(22):139-141.
[3]蒋玲华,张庆美,罗燕仙.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的缺陷和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20,12(27):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