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五育并举”背景下初中生劳动实践与技能培养

作者

陈银来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实验中学 527400

1.“五育并举”背景下初中生劳动实践与技能培养的价值

1.1 促进身心发展

家务劳动和学校劳动基地(菜地)中的劳动实践对初中生身心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家务劳动中,如洗碗、烹饪、整理与收纳房间的杂物等简单的家务,能让初中生身体得到适当的活动,有助于肌肉的锻炼和身体协调性的发展。而在学校的劳动基地(菜地)里,学生们参与翻土、播种、浇水等劳作,他们在阳光下挥洒汗水,呼吸新鲜空气,这是一种很好的身体锻炼方式。同时,当看到自己亲手种植的蔬菜茁壮成长,或者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时,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满足感,对其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培养责任意识

无论是家务劳动还是学校劳动基地(菜地)的劳动,都是培养初中生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在家庭中,家务劳动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尽的义务,初中生参与家务劳动,例如整理与收纳自己的房间、帮忙做饭等,这让他们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对家庭的整洁、温馨负有责任。在学校的劳动基地(菜地),学生们负责一片菜地的种植和管理,从最初的规划到最后的收获,他们要对菜地的每一个环节负责。如果没有按时浇水或者除草,可能就会影响蔬菜的生长,这种亲身的体验会让他们深刻理解责任的含义,从而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更加具有责任感。

1.3 提升综合素养

2.初中生劳动实践与技能培养现存问题

2.1 认知偏差

在家务劳动方面,许多家长认为初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做家务会浪费时间,影响学习成绩,这种观念导致很多初中生缺乏做家务的机会。在学校劳动基地(菜地)的劳动上,部分教师和学生也存在认知偏差。有些教师觉得劳动课程可有可无,不如把时间花在主科教学上。而学生可能只把劳动基地(菜地)当作玩耍的地方,没有认识到劳动实践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性,缺乏对劳动技能培养的正确理解,这就严重阻碍了初中生劳动实践与技能的培养。

2.2 资源短缺

在家务劳动中,一些家庭可能没有提供足够的劳动工具或者合适的劳动环境。例如,有些家庭厨房空间狭小,工具不齐全,使得初中生难以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家务劳动。对于学校劳动基地(菜地)来说,资源短缺问题也比较明显。可能学校分配给劳动基地(菜地)的面积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充分参与劳动实践的需求。而且,劳动工具如锄头、铲子等数量不足,质量也参差不齐,同时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这都限制了学生在劳动基地(菜地)中劳动技能的培养。

2.3 评价单一

在家务劳动方面,家庭对于初中生家务劳动的评价往往比较主观和单一。家长可能仅仅以结果来评价,如只看房间是否整理干净、东西是否都收纳好了,而忽略了孩子在劳动过程中的努力、创新等方面。在学校劳动基地(菜地)的劳动评价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学校往往只是简单地根据蔬菜的产量或者菜地的外观整洁程度来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没有全面考虑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劳动技能的提升情况等,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和提升劳动技能的积极性。

3.提升初中生劳动实践与技能培养的策略

3.1 转变教育观念

家长要认识到家务劳动对初中生成长的重要性,不应只看重学习成绩。例如,可以制定家庭劳动计划,鼓励孩子参与到日常家务中,像每周安排孩子负责一天的晚餐准备,从买菜到做饭的整个过程都让孩子参与,这既能锻炼孩子的生活技能,又能让他们明白劳动的价值。学校方面,教师要转变对劳动课程的观念,认识到劳动基地(菜地)劳动对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意义。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培训,让教师了解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像在生物课上结合劳动基地(菜地)的种植情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劳动实践能力。

3.2 拓展实践渠道

在家务劳动方面,家长可以根据家庭实际情况拓展家务劳动的类型。除了常见的家务,还可以引导孩子参与家庭理财、家居装饰等方面的劳动,例如让孩子负责记录家庭一个月的开支,或者一起商量如何布置自己的房间。对于学校劳动基地(菜地),学校可以与周边的农场或者社区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比如组织学生到农场参观学习大型农业机械的操作,或者到社区参与绿化种植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劳动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拓宽他们的劳动视野,提升劳动技能。

3.3 完善评价机制

在家务劳动中,家长要建立全面的评价机制。除了关注结果,更要重视过程。比如,当孩子在尝试新的菜肴制作时,虽然最终菜品的味道可能不太好,但是如果孩子在过程中表现出勇于尝试、积极学习的态度,家长就应该给予肯定。在学校劳动基地(菜地)方面,学校应该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要评价劳动成果,还要对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过程中的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学生先对自己在菜地劳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然后同学们互相评价,最后教师再根据整体情况给出全面的评价,这样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劳动实践与技能水平,从而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劳动实践。

结束语:“五育并举”为初中生劳动实践与技能培养指明了方向。通过重视其价值、解决现存问题、落实有效策略,能让初中生在劳动中成长,提升劳动技能与综合素养,为其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陶玉冲.“五育”并举理念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实践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13):14-16.

[2]郭传永.“五育并举”视角下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现状与改进路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