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评估的兽药生产质量关键控制点分析
邓愧
西藏自治区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 850000
一、引言
随着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兽药在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提高畜禽生产性能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因兽药生产质量不达标引发的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不仅影响畜牧业经济效益,更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风险评估作为质量管理的核心工具,能够通过识别、分析和评价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因素,精准定位质量关键控制点,为兽药生产质量管控提供科学依据。当前,部分兽药生产企业存在风险意识薄弱、关键控制点识别不精准、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导致生产过程中质量隐患难以消除。因此,基于风险评估视角梳理兽药生产全流程的关键控制点,制定有效的风险管控策略,对提升兽药生产质量、保障畜牧业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兽药生产风险评估的核心逻辑与方法
(一)风险评估的核心逻辑
兽药生产风险评估以“ 预防为主、全程控制” 为原则,通过“ 风险识别 - 风险分析 - 风险评价” 排查生产全流程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风险识别结合生产工艺特性梳理潜在风险;风险分析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分析可能性与影响程度;风险评价依据标准和目标确定风险等级,为管控提供依据。
(二)常用风险评估方法
兽药生产企业常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风险矩阵法等。FMEA 分析故障模式评估影响,计算风险优先数管控高风险点;HACCP 识别危害确定关键控制点;风险矩阵法划分风险等级,为资源分配和管控优先级提供参考。
三、基于风险评估的兽药生产质量关键控制点分析
(一)原料采购与验收环节:源头风险管控关键
原料质量决定产品质量,核心风险有质量不达标、供应商管理不规范、验收流程不严格。关键控制点:一是供应商资质审核与动态评估,审核供应商资质,优先选优质供应商,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分级管理;二是原料入厂验收与检验,执行“ 双人验收” ,核对信息,抽样检验,合格入库;三是特殊原料专项管控,单独制定标准,增加检测项目。
(二)生产工艺环节:过程质量稳定关键
生产工艺复杂,核心风险有参数失控、过程污染、混合不均。关键控制点:一是工艺参数确认与实时监控,制定参数范围并验证,实时监控,超范围报警,如监控灭菌柜温度;二是生产环境洁净度控制,划分洁净级别,检测洁净区,执行人员准入制度,清洁设备检测残留;三是物料混合与分装精度管控,确认混合参数,检测均匀度,校验分装设备精度。
(三)质量检验环节:成品质量把关关键
质量检验是判断兽药产品是否合格的最后防线,核心风险有检验方法不科学、操作不规范、数据失真。关键控制点有三项:
一是检验方法验证与标准化:质检部门要对每类产品检验方法进行验证,确认准确性、精密度、专属性、线性与范围,合格后纳入《检验操作规程》,确保结果可靠。
二是成品全项目检验与留样:每批次成品按标准全项目检验,合格后出具报告;同时按规定留存样品,留样时间不少于保质期,便于追溯与复检。
三是检验数据记录与审核:检验中实时准确记录数据,不得涂改,记录包含人员、日期等内容;报告经负责人审核签字,确保数据真实、结论准确,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四)仓储与运输环节是产品质量保持关键。该环节核心风险有储存条件不达标、产品过期、运输污染。关键控制点有三项:
一是仓储环境分区与条件管控:仓库按产品特性分区,配备温湿度监控设备,超条件及时调控;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兽药单独存放,设警示标识,防安全事故。
二是产品出入库与效期管理:入库核对批号等,按“ 先进先出” 摆放;建立效期预警机制,标记近保质期产品,通知优先出库,过期产品双人清点、单独存放、集中销毁并记录,防流入市场。
三是运输过程质量保障:根据储存要求选运输方式,运输前检查车辆清洁度与温控设备;运输中实时监控,避免延误与温度波动影响质量,特殊产品增加防震、防碰撞措施。
(五)人员操作环节:人为风险控制关键
人员操作是兽药生产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该环节的核心风险包括人员操作不熟练、质量意识薄弱、违规操作。关键控制点主要有以下两项:
人员培训与资质管理:制定年度人员培训计划,内容涵盖 GMP 规范、产品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操作规程、风险防控知识等;对不同岗位人员(如生产操作人员、质检人员、仓储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培训后通过理论考试与实操考核方可上岗;定期对人员资质进行复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暂停上岗,重新培训合格后方可恢复工作。
操作过程监督与考核:生产过程中安排质量监督员现场巡查,监督人员是否按操作规程操作,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建立人员操作质量考核机制,将产品合格率、操作规范度、异常情况处理能力纳入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提升人员质量意识与操作规范性。
四、兽药生产质量关键控制点的风险管控措施
(一)构建全流程风险管控体系
企业需建立 “ 风险评估 - 关键控制点识别 - 管控措施制定 - 效果验证 - 持续改进” 的闭环管理体系,定期(如每半年)组织跨部门团队(生产、质检、采购、仓储)开展全流程风险评估,更新风险清单与关键控制点;对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如月度抽查、季度全面检查),分析管控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措施,确保风险始终处于可控范围。
(二)强化数字化与智能化管控手段
利用数字化技术搭建兽药生产质量追溯系统,记录原料采购、生产、检验、仓储、运输等环节的关键信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引入智能化设备(如在线检测仪器、自动分拣设备),减少人为操作误差,提升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精度;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对生产过程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潜在风险趋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三)加强行业监管与企业自律协同
监管部门需加大对兽药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核查关键控制点的管控情况,对违规企业依法处罚;推动行业建立质量信用评价体系,对质量管控到位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如优先推荐参与政府采购),引导企业重视质量安全;企业需强化自律意识,将质量管控融入企业文化,定期开展质量安全培训与宣传,形成 “ 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管控” 的良好氛围。
五、结论
基于风险评估的兽药生产质量关键控制点分析,是实现兽药生产质量精准管控的有效途径。通过在原料采购与验收、生产工艺、质量检验、仓储与运输、人员操作等环节识别关键控制点,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兽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未来,兽药生产企业需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结合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优化关键控制点管控方式,同时加强与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的协同,共同推动兽药行业质量水平提升,为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董文婷,曾勇,舒金秀,等. 湖北地区乌骨鸡肉中兽药残留特征及膳食暴露风险评估[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5,16(16):319-324.DOI:10.19812/j.cnki.jfsq11-5956/ts.20250527001.
[2]张利锋,翟志雷,杨瑞春,等. 2021—2024年河南省市售淡水鱼兽药残留监测及暴露风险评估[J].现代预防医学,2025,52(15):2755-2760.DOI:10.20043/j.cnki.MPM.202503579.
[3]李春雪. 兽药生产中质量风险管理在清洁验证中的应用[J].饲料博览,2021,(03):38-39+44.DOI:CNKI:SUN:SLBL.0.2021-0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