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问题为导向,让小学数学课堂更高效

作者

陈洁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张庄镇中心小学 221000

一、问题导向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从现代教育理念来看,问题意识对创新思维而言至关重要,它也是学生积极探寻知识的关键推动力。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通过营造各式各样的问题场景,引领学生自主展开观察、思索与质疑活动,促使学生从被动接纳知识,转向主动察觉问题。在不断进行问题探究的进程中,学生能渐渐养成主动思考、乐于发问的学习习惯,学会从不同视角去审视数学现象,从而增强发现问题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构筑稳固根基。

(二)强化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核心目标之一,便是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在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之际,调动诸如逻辑推理、抽象归纳、创新想象等多种思维能力。当面对具备一定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时,学生需要整理已知条件,运用数学知识在问题与答案之间搭建起逻辑关联,借助归纳、演绎等手段得出结论,这一过程可切实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尝试多种解题办法或者探索开放性问题的时候,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也能获得充分发展。

二、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巧设核心问题,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参与

核心问题好比课堂的“思维定锚点”,应具备开放性、挑战性以及启发性等特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促使他们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开展分析、推理与创造等活动。借助围绕学科核心概念来设计关键问题,可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具有逻辑关系的链条,帮助学生摆脱机械模仿式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构建起系统的数学认知体系。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多边形的面积” 单元为例,在教授平行四边形面积相关内容时,教师设定关键问题为:“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变为我们学过的图形来算出它的面积呢?” 此问题打破了直接讲授公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图形转换的角度去思考,唤醒学生对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已有认知。在课堂上,学生运用剪刀、方格纸等工具,尝试通过割补、平移等手段将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学生自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转化后的长方形长和宽的对应联系,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教师适时追问:“是不是所有平行四边形都能用这种办法进行转化呢?”这又进一步推动学生对图形转化方法的普适性展开探究,加深对图形内在关联的认识,达成从直观操作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二)构建问题链式情境,促进课堂教学层层递进

问题链式情境通过设计一系列紧密相连、由浅至深的问题序列,给学生提供思维上的 “支撑架构”。每个子问题既是上一个问题的延续,同时也为后续的探究做好铺垫,使课堂教学呈现出连贯的逻辑线索。这样循序渐进的问题设计,既能降低学习的难度,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在持续解决问题的过程里,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达成深度学习的效果。

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活动中,教师创设 “超市购物” 的问题链条:一开始提出 “小明买 3 支铅笔,每支 2 元,一共要花费多少钱?” 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解决这一基础问题;紧接着追问 “要是小明带了 20 元,买完铅笔后还剩下多少钱?” 将加减法融入到情境当中,锻炼学生的两步计算能力;最后抛出 “超市进行促销,买 5 支送 1支,小明若想买 12 支铅笔,最少要花多少钱?” 这一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促使学生对优惠规则进行分析,尝试通过列表、画图等策略来解决问题。随着问题难度的不断提升,学生从单一运算逐渐过渡到策略的选择与优化,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中,掌握从给定条件出发去分析问题的数学思维方式,实现知识的吸收与迁移应用。

(三)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增强课堂互动与探究实效

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提问,这样做的意义在于把学习的主导权交回到学生手中,打破以往那种“教师发问、学生回应”的单一模式,进而营造出双向互动的探究氛围。当学生掌握了提出具有价值数学问题的能力时,其观察本领、质疑意识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够实现同步发展。教师借助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开展筛选、归类以及深化的工作,能够把学生所提出的疑问转变为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使得教学朝着更有深度与广度的方向推进。

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演示完量杯测量液体体积之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有学生问道:“为啥量杯上的刻度不是均匀分布的呢?”这个问题超出了教师预先的设想,于是教师借此契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且提供了不同形状的容器,让学生观察刻度存在的差异。学生通过对圆柱形、锥形量杯的刻度展开对比,察觉到刻度分布和容器形状之间的联系,从而领会“均匀刻度要以等比例变化作为基础”这一数学原理。还有学生进一步追问:“生活里哪些地方会用到对不规则容器的测量呢?”教师引导学生联想到加油站油表、饮料瓶容量标识等实际例子,把课堂探究拓展到生活应用领域。这种以学生所提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让课堂变成了思维相互碰撞、知识不断创生的地方。

结论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增添了全新的生机与活力,凭借精细规划问题、创设问题环境、改进问题处理流程,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致,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全方位的发展。于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里,教师应当持续摸索并改进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使得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为高效,为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与个人成长打造稳固根基。

参考文献

[1]王小梅.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设计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22.

[2]孙秀英.小学数学课堂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3(1):189-190.

[3]李艳萍.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的问题导向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3(5):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