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语文课堂活动设计研究
徐宁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五台子镇中心小学 110400
引言
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关乎学生民族认同感与家国情怀的培育,而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元素,从《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故事,到《少年中国说》等家国主题课文,再到 “人生自古谁无死” 等传递民族气节的古诗文,为课堂活动设计提供了充足素材。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部分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仍以 “说教式”讲解为主,仅在文本分析后简单补充爱国道理,缺乏生动、互动的活动设计,导致学生难以对爱国情感产生深度共鸣,教育效果不佳。随着教育领域对 “以德育人” 理念的日益重视,如何通过优质的语文课堂活动自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提升教育实效的关键课题。因此,深入研究其活动设计,明确语文课堂的教育价值、解决现存问题,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语文课堂承载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关联
(一)语文教材中爱国元素对教育的基础支撑作用
小学语文教材精心选编了大量蕴含爱国情怀的文本,这些文本类型多样、情感真挚,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具体且鲜活的载体。如《狼牙山五壮士》通过对五位战士舍身跳崖壮举的描写,展现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与家国大义;《少年中国说》以激昂的语言传递少年强则国强的强国梦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古诗文中的 “家国情怀”“民族气节” 等内容,如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 的忧国忧民,文天祥 “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忠贞不屈,能让学生在品味语言韵律、理解诗句含义的过程中,直观感受爱国精神,为课堂活动设计提供丰富且优质的素材,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础。
(二)语文课堂活动对爱国情感培育的促进作用
优质的语文课堂活动能借助语言学习的过程,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具感染力与渗透力,避免生硬说教。例如,开展文本朗读活动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调整语速、把握语调,读出《草原》中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读出《小英雄雨来》中雨来的勇敢坚定,学生在情感表达的过程中,能自然体会文中蕴含的爱国情怀;组织主题讨论活动时,围绕 “从课文人物身上学到哪些爱国品质”“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 等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与生活实际深入思考,让爱国情感从 “知道” 的认知层面,逐步转化为 “认同” 的情感层面,促进爱国情怀的自然生长与深化。
二、当前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语文课堂活动设计问题
(一)活动设计与语文学习脱节,教育生硬牵强
部分教师在设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时,过度侧重教育目标,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 语言能力的培养,导致活动与语文学习脱节。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脱离对文本中 “辉煌” 与 “毁灭” 对比描写的分析,直接组织 “爱国主题演讲” 活动,学生未深入理解语言背后的情感与意义,演讲内容空洞;或在学习写景散文《桂林山水》时,强行插入 “爱国知识问答”,与文本赏析、语言积累等语文学习任务无关,活动流于形式。
(二)活动形式单一固化,缺乏学生主动参与
多数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仍以 “教师主导” 为核心,形式较为单一固化,多局限于 “集体朗读 + 教师总结” 的模式,缺乏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深度体验的活动形式。例如,教学革命主题课文时,仅让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后,由教师总结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未设计文本角色扮演、革命故事创编、爱国主题手抄报创作等活动。
三、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语文课堂活动设计路径
(一)立足文本设计融合型活动,实现 “文”“德” 共生
教师需以语文教学目标为基础,深度挖掘文本中的爱国元素,设计 “语文学习 + 爱国教育” 相融合的活动,避免二者脱节。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设计 “文本研读 + 文物保护讨论” 的融合活动:首先引导学生精读文本,分析文中描写圆明园建筑辉煌的词句(如 “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与描写毁灭的语句,感受语言的表现力与作者的情感;随后围绕 “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与爱国的关系”展开讨论,让学生在提升文本分析能力的同时,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实现语文素养提升与爱国思想培育的同步进行,达成 “文”“德” 共生的目标。
(二)设计体验式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结合小学生 “好动、爱体验” 的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体验式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深化爱国情感。例如,教学《小英雄雨来》时,开展 “课本剧表演” 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雨来、日本兵、交通员等角色,通过台词设计、动作演绎,还原雨来掩护交通员、与敌人斗智斗勇的场景,在演绎过程中体会雨来的勇敢与爱国;教学《少年中国说》时,设计 “爱国主题征文” 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中 “少年强则国强” 的观点,书写 “我的强国小梦想”,或记录生活中能体现爱国的小事。通过主动参与体验,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爱国内涵,提升教育实效。
四、结论
语文课堂凭借文本资源与语言浸润的优势,是渗透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质阵地,而优质的课堂活动设计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桥梁。当前活动设计中存在的与语文学习脱节、形式单一固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落地效果,也影响了语文教学价值的充分发挥。通过立足文本设计融合型活动、结合学生特点设计体验式活动等路径,可有效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习的深度融合,避免教育生硬化、表面化。
参考文献:
[1]张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小学生爱国情感[J].吉林教育,2023,(16):77-79.
[2]马晓凡.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23,(13):37-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