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作者

田生杰

青海省宏盛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青海 西宁市 810000

一、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筑牢社会安全防线

建设工程涵盖住宅、商业建筑、交通桥梁、水利设施等多种类型,均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若工程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如结构强度不足、防火防水措施不到位等,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引发坍塌、渗漏、火灾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通过严格的质量安全管理,对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全环节进行把控,及时排查并消除隐患,可有效避免事故发生,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筑牢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防线。

(二)提升工程综合价值,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建设工程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其综合价值不仅体现在建成后的功能实现,更包括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维护成本与寿命延伸。高质量安全的工程能减少后期维修改造的频次与费用,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同时,符合标准的工程可更好地满足使用需求,提升用户体验,间接增强工程的经济与社会价值。科学的质量安全管理确保工程按规范建设,避免因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报废,充分发挥工程的功能效益,实现项目投资的最大化回报。

(三)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塑造良好行业形象

质量安全管理是建设工程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健全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能引导企业规范施工流程、遵守行业标准与法律法规,避免为追求进度或成本而忽视质量安全的违规行为,减少恶性竞争;优质的工程案例与完善的管理实践能提升行业整体口碑,增强社会对建设行业的信任度,吸引更多优质资本与人才投入,推动行业从 “规模扩张” 向 “质量提升” 转型,塑造健康、可持续的行业形象。

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

(一)人员因素:管理与作业的核心执行短板

人员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直接执行者,其能力与意识水平直接决定管理效果。在管理层面,若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对施工规范、质量标准理解不透彻,或责任意识淡薄,存在敷衍检查、流于形式的情况,易导致管理流程混乱、隐患排查不彻底;在作业层面,一线作业人员若技能水平不足,不熟悉操作规范,或安全意识薄弱,存在违规操作,易引发质量缺陷与安全事故。此外,行业人员流动性大,新进场人员培训不足,会导致管理衔接断层,进一步削弱质量安全管理的连续性与有效性。

(二)技术因素:方案与材料的基础支撑不足

技术是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基础,技术方案不合理与设备材料不合格是引发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诱因。在技术方案方面,若施工方案缺乏针对性,未充分结合工程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结构特点进行设计,如深基坑支护方案未考虑土壤稳定性、高层建筑浇筑方案未控制温差,易导致施工工艺不当,引发结构裂缝、地基沉降、墙体渗漏等质量问题;在设备材料方面,若使用劣质建材、老旧破损施工设备,不仅会降低工程结构强度与稳定性,还可能因设备故障直接引发安全事故,威胁施工人员安全。

(三)管理因素:体系与流程的运行效率缺陷

完善的管理体系与规范的流程是质量安全管理有效落地的保障,体系缺失与流程不规范会严重制约管理效果。企业若未建立覆盖工程全周期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或制度内容笼统、可操作性差,易出现责任划分不明确、考核机制缺失的问题,导致各部门推诿扯皮,管理责任无法落实;在流程执行层面,若施工前技术交底不充分、施工中动态监测缺位、竣工后验收不严,会使各环节风险失控,小隐患逐渐积累成大问题,最终影响工程整体质量安全。

三、提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人员素养,夯实管理执行基础

针对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开展分层分类培训,管理人员重点学习质量安全法律法规、风险防控方法、管理体系标准,提升统筹协调与问题解决能力;作业人员聚焦施工规范、安全操作流程、应急处置技能,通过 “理论授课 + 实操演练” 结合的方式,确保掌握岗位必备技能;引入 “线上 + 线下” 培训模式,利用线上平台提供碎片化学习资源,线下组织案例研讨与技能竞赛,强化培训效果。同时,树立质量安全文化,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张贴宣传标语、设立隐患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全员参与质量安全管理,形成 “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关注安全” 的氛围;明确各岗位责任清单,建立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将质量安全绩效与薪酬、晋升直接挂钩,强化人员责任意识。

(二)优化技术应用,降低质量安全风险

施工前组织技术、质量、安全等专业人员开展技术方案论证,结合工程地质、气候、结构特点,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施工方案,明确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标准与安全防护措施;对复杂工程的技术方案,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评审,确保方案科学合理。建立设备材料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采购环节优先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签订包含质量安全条款的采购合同;进场验收环节采用 “抽样检测 + 第三方复检” 双重机制,对钢筋、混凝土、防水材料等关键材料的性能指标严格检测,禁止不合格材料进场;施工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与安全检测,及时淘汰老旧破损设备,确保设备运行状态良好。此外,推广数字化技术应用,利用 BIM技术构建工程三维模型,实现施工过程可视化管控,提前排查管线碰撞、结构冲突等隐患;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施工现场人员定位、设备运行、结构变形等数据,数据异常时自动预警,提升风险防控的及时性与精准度。

(三)完善管理机制,提升流程运行效率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建立覆盖工程设计、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验收、运维阶段的全周期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阶段管理目标、流程与责任主体;细化管理环节要求,如技术交底需形成书面记录并由相关人员签字确认,质量检测需留存完整数据报告,安全检查需制定隐患整改清单并跟踪闭环。定期开展管理体系审核,组织专业人员排查体系运行中的漏洞,结合工程实践与行业发展动态,及时修订完善制度内容,确保管理体系的适用性与有效性。加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的协同配合,建立定期沟通机制,明确各方在质量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建设单位负责统筹协调,施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监理单位严格监督检查,设计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形成管理合力,避免监督缺位或重复管理。

结束语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受人员、技术、管理多方面因素影响,需通过强化人员素养、优化技术应用、完善管理机制协同发力,才能有效提升管理水平。未来,随着建设工程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质量安全管理还需持续创新方法与手段,不断适应行业发展新需求,以更精细化、高效化的管理模式,保障工程质量安全,推动建设工程行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师军军. 建设工程施工中影响安全管理的因素分析[J]. 砖瓦, 2021,(08): 132-133.

[2]纪晨.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J]. 住宅与房地产, 2021, (19): 163-164.

[3]殷东浩, 俞晓丽. 建设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 2020, (05):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