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能源动力产业的绿色低碳环保技术与应用研究

作者

吴正星

公民身份号码 620121199008053515

引言:绿色低碳环保技术属于一种新型环境保护技术,其主要目的就是降低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绿色低碳环保技术内涵丰富,国内外很多学者从各种角度进行了研究,从技术演化过程来讲,其已经从最初的末端技术而成为污染预防技术,包含能源资源控制污染防治、综合利用、源头控制、零排放等类型的绿色技术。相关部门在2014 年1 月提出了《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指出,低碳技术是以高效利用资源为前提,以降低或避免 CO2 排放为基本特点的技术,在广义上其控制对象也包括其它温室气体。深改委在2019 年4 月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指导意见》,在其中详细阐述了绿色技术的概念,其涉及生态农业、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绿色基础设施、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领域。

1 能源动力产业绿色低碳环保技术的应用现状

1.1 能效提升与节能技术装备

近年来,能源动力产业非常重视节能工作,在行业内部使用了一批起效快、低成本、高效益的大型节能技术改造。、同时,在能源动力产业节能降碳过程中数字化技术改造已经成为新驱动力,如中国电网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了能源使用情况模型,明确规范操作流程和改进工艺操作参数,从而使煤炭等传统能源拥有了更高使用效率;华能某电厂借助模型体现出各种电力设备热力情况,相关人员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可精确在各种工况下最佳发电技术煤耗,将平均发电煤耗控制在较低程度。

1.2 可再生能源装备

我国在2023 年8 月实现了13.22 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在总装机中占据 48.8% 比重,在各种技术装备不断优化的同时,风电单机容量越来越大,在海上风电可达到10 兆瓦最大单机容量,陆上为6 兆瓦最大单机容量。在此过程中还研究出了新型海上重型自生自航式风电安装船舶、平原低风速利用技术装备等。光伏组件打破了 400 瓦功率限制,多晶、单晶电池量产分别拥有 19.5% 和 23.1% 平均转化效率,优化和推广了薄膜电池技术、高效晶硅电池生产技术。

1.3 环保装备

环保装备涉及较多领域,详细可分为环境污染防治设备专用零部件、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环境污染应急处理、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药剂和材料、振动与噪声控制、土壤污染修复、固体废物处理、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等。在2022 年底,我国拥有12092 亿元左右的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为能源动力产业各项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持,在环保装备方面,能源动力产业中推出了1000 兆瓦燃煤机组电袋复合除尘器、国产振动膜生物反应器污水深度处理集成装备等,相关人员在行业中应用各种高效环保装备。

1.4 终端电气化技术

目前,能源终端用能电气化技术在适用范围和成熟度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在经济学视角分析,以能源动力产业中常见的锅炉为例,其以煤代电的经济性会受到电锅炉与煤电综合效率的影响。正常情况下,电锅炉具备较高效率,有时可达到约 99% ,但是只存在 50% 左右煤炭发电与输配电综合效率,由此可知,燃煤锅炉明显拥有更高的效率,若是将电锅炉当做其替代品,并不具备经济性方面优势。

2 能源动力产业应用绿色低碳环保技术的要点

2.1 零碳技术:源头控制

能源动力产业要想顺利完成双碳目标,相关人员务必以低碳清洁能源体系构建工作为入手点。预估到2060 年,在我国能源消费中会有超过 80% 为非石化能源消费。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应以清洁能源为主,合理开发和应用可再生能源,使其具备越来越高的调峰和储能能力。在太阳能发电领域中存在很多类型的光伏微电网发电技术以及光伏电池技术等,相关人员应合理应用和推广,如薄膜太阳能电池、多晶硅电池等,相关技术可运用到常规火电厂与槽式光热发电系统联合运行、光热发电领域等。术、变桨距调节、变速运行优化技术、海上风力发电、风电场储能技术等。风力发电时,相关人员应将工作重点集中在成本控制、主动频率调节、数字化风电场跨区消纳、提升风电场容量与数量方面。未来,应用推广的技术主要为大功率中压变流器拓扑技水力发电技术主要为“互联网 +: ”智能水电站、机电设备制造、保护与修复生态、各种水文地质环境工程建设、防控安全风险等。目前应用的生物发电技术中,生物混燃发电和生物气化发电应用范围广泛,其中生物混燃发电技术的优势更为明显。近年,我国核电产业越来越完善,现今已经研发和运用了三代核电技术,相关人员正在大力研发四代核电技术。在相关技术应用实践中,相关人员可以尝试应用高温堆新型合金材料、海上核动力平台、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大型先进压水堆、高温气冷堆等。在改善传统化石能源应用情况、实现可再生能源产业化过程中氢能应用属于重要途径。

2.2 低碳技术:过程控制

能源动力产业中,绿色低碳环保技术重要的基础地位,其可以直接影响CO2 减排情况。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电力、火力等是主要部门。能源动力产业大多具备流程性行业,其生产过程拥有连续性、多段的特征。相关人员应深入应用流程性低碳化再造技术,用以优化用能和调整能源结构,从生产过程入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电力产业深度减排方面。相关人员需要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清洁能源两方面入手。从电力产业中长期发展来看,务必大力推广和应用碳捕集、封存以及利用技术,促进深度减排与电力产业生产过程深度融合。在实现电力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相关人员可从推广利用碳捕集技术、创新协同处理技术、低碳产品开发、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四方面入手。在热力产业转型方面。热力行业节能减排需要以用能方式优化作为主要路径,实现化石能源从燃料转变为原料,从而使其达到更高能效,实现全过程低碳生产。

2.3 负碳技术:终端控制

负碳技术能保住化石能源利用满足低碳目标,特别是在能源动力产业这种排放高、耗能高的产业中,此种技术方案具有较高可行性,可以确保顺利完成碳中和目标。负碳技术可分为生态碳汇技术、碳捕集、封存以及利用技术等。碳捕集、封存以及利用技术又能细分为 CO2 高效转化、生物能碳捕捉与封存、 CO2 驱油驱气、直接空气捕获等。CCUS 技术主要是从以下角度入手应用;相关人员应该以生物技术为基础开发 CO2 高效高值利用技术,或者使用其作为原料制作多碳化合物。使用生态汇碳技术主要是借助环境和生物的综合作用,更为充分的移除碳,并在海洋或陆地中储存CO2 ,进而方便碳资源后续利用。

结束语:

能源动力产业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前沿绿色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同时,应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健全绿色金融机制,营造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的良好环境。只有持续推进技术创新,深化绿色低碳环保技术在全产业链的广泛应用,才能真正实现能源动力产业的绿色转型,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孥,葛建平.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的理论逻辑研究[J/OL].中国国土资源经济,1-16[2025-07-04].

[2]许敏.奋力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打头阵、当先锋[N].羊城晚报,2025-03-09(A04).

[3]王晓光.能源动力产业的绿色低碳环保技术与应用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20):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