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导向下农村小学英语分层作业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
吴晓斌
江苏省沭阳县塘沟中心小学
在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愈发强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推动全员发展。但是,由于受教育资源和学生个性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的英语作业存在着“形式单 一刀切”的问题,已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由于家庭语言环境较弱,部分农村学生的基础较差,而少数学生在线上资源的帮助下表现突出,统一的作业方式导致了“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跟不上”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小学英语分层作业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以解决目前农村小学“无料可用”的问题,还能丰富作业形式,为落实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支持。
一、新课标导向与农村小学英语分层作业的内在关(一)新课标对小学英语作业的核心要求
新课标以“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大核心素养为目标,提出作业设计需“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注重“因材施教”[1]。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统一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设计不同的任务,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从作业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农村小学英语作业的现状与矛盾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学生个体差异:一部分是由于家庭语言环境较差,基础比较差;少数学生接触到英语的线上资源,能力很强。但是,现行的家庭作业大都是抄写、背诵或练习题,造成了“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跟不上”的局面。同时,由于农村学校资源有限,缺乏适合分层的作业材料,加剧了作业与学情的脱节,与新课程标准中“全员发展”的要求相矛盾。
(三)分层作业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分层作业资源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开发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可以解决农村小学作业“无料可用”的问题,使作业设计有据可依;同时,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可以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外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农村小学英语分层作业资源的开发路径(一)立足教材,开发基础型分层资源
(1)基础层:从课本中抽取核心词汇和句型,制作“图文匹配练习卡”“句型替换表”(如将 “I like apples.”改为 “I like _.”,预留“pear”和“watermelon”等乡村常见水果的填空)。
(2)提高层:对教材中的对话进行改编,设计“半开放对话模板”,保留关键句型,让学生补充与农村场景相关的内容(如在购物对话中加入“eggplant”“potato”等词汇)。
(3)拓展层:根据教材的主题进行延伸,如在学习了“Animals”单元之后,设计“家乡动物图鉴”,要求学生用英语标出动物的名称和习性[2]。
(二)挖掘本土,开发特色型分层资源
(1)自然资源:拍摄田野、山林、河流等照片,制作“看图写词/句”资源包。基础层写单词(如“tree”“river”),提高层写短句(如“This is a river.”),拓展层写简单描述(如“The river is clean.We can see fish.”)。(2)文化资源:搜集乡村节日(如庙会、丰收节)、传统技艺(如剪纸、编织)的素材,制作“文化小使者”任务卡。基础层识记相关词汇,提高层用英语介绍1~2 个细节,拓展层编排简短英语情景剧。
(三)链接技术,开发数字化分层资源
(1)音频资源:教师录制分层的听力材料,基础层是单词拼读+慢速短句,提高层是课文改编故事,拓展是简单的英文儿歌(配乡村画面视频),上传至班级微信群供学生随时收听。
(2)互动资源:使用在线问卷星设计分层测试题,由系统自动批改并生成错题集,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动态调整资源难度。
三、农村小学英语分层作业资源的利用策(一)动态分组,实现资源精准匹配
动态分组是保证作业资源高效落地的前提。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前测、课堂表现和学生自我评估,把学生分为基础组、提高组、拓展组 半个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小测结果进行调整。例如,基础组的学生在初期阶段 和句型模板,侧重于“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的巩固;提高组可以引进本 和农具,加强语言运用能力;拓展组则尝试制作数位资料,例如录制英 学生实际情况而定的分组方式,可以避免标签化的影响,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合适的资源中有所收获,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多元评价,激活资源使用效能
评价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作业资源分层使用的效果。根据农村小学的学情,需要建立“分层+多元”的评价体系:基础组注重“完成度评价”, 比 简单对话的完整性,通过教师的批注和小红花的奖励,对他们的努力给予肯定;对提高 例如情景对话的流畅性、本土主题小作文的表述合理性,采取小组互评和教师点 相结合的方法;拓展 “创新评量”,如英文情景剧的情节设计、手抄报的内容创意,通过班级展示、师生共评等方式激励。多元评价既可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又可逆向驱动资源优化,提高使用效能。
(三)协同共建,保障资源持续优化
农村小学英语分层作业资源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更新,这就要求建立“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家长协助”的合作共建机制。教师要掌握资源与新课程标准、学情的匹配度,制订开发框架;学生透过作业回馈与课堂讨论等方式提出需求,例如,希望加入有关“乡村游戏”的词汇资源、简化某类听力材料的速度;家长利用生活情景协助搜集材料,例如,拍摄作物生长的过程、拍摄家庭日常会话(中英对照)。这种多主体参与的共建模式可以保证资源总是与教学实践相吻合,从而形成“开发—利用—反馈—优化”的良性循环。
结论
在新课标背景下,开发和利用农村小学英语分层作业资源,是实施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以主体性、层次性和整体性为原则,从教材、本土和技术三个层面进行资源开发,通过动态分组、多元评价和协同共建策略,可解决农村小学英语作业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捷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现状调查研究[D].重庆三峡学院,2025.
[2]赵婷.小学英语分层作业策略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校园英语,2025,(10):118-120.
[3]周珍.新课标导向下小学英语情境化作业设计[J].读写算,2024,(36):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