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智能化控制系统在化学工程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作者

屠定刚

公民身份号码 520202199101066719

引言

伴随化工产业规模扩张与产品精细化需求增长,化学工程生产面临工艺复杂性提升、安全风险加剧等挑战。传统自动化控制系统因依赖预设规则、缺乏自适应能力,难以满足动态工况下的精准调控需求。智能化控制系统集成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感知、智能分析与自主决策,为化学工程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一、智能化控制系统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基础

1.1 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技术构成

智能化控制系统以自动化技术为基底,融合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算法与云计算架构。传感器技术通过温度、压力、浓度等在线监测设备,实现生产参数的实时采集;通信技术依托工业以太网、5G 等网络,确保数据高速稳定传输;人工智能算法涵盖机器学习、专家系统与强化学习,用于解析复杂数据、构建预测模型;云计算架构则提供海量数据存储与分布式计算能力。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底层为数据感知层,中间层为智能分析层,顶层为决策控制层,各层级协同运作,实现从数据采集到精准控制的全流程智能化。

1.2 化学工程生产过程的控制需求

化学工程生产涉及多相反应、分离提纯、能量转换等复杂环节,对控制系统提出多重需求。反应过程需严格控制温度、压力、物料配比等参数,确保反应速率与产物纯度;分离提纯环节要求精准调节蒸馏、萃取等操作条件,提升目标物质回收率;同时,生产过程伴随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风险,需实时监测异常工况并快速响应。除此之外,面对原料波动、订单变化等动态因素,系统需具备自适应调节能力,平衡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与能耗成本,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运行。

1.3 系统与生产过程的适配关系

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技术适配与功能定制,契合化学工程生产特性。在硬件层面,选用耐高温、耐腐蚀传感器与防爆型控制设备,适应化工生产恶劣环境;软件层面,针对不同工艺开发专用控制模型,如反应动力学模型、精馏塔模拟模型等,结合实时数据实现动态参数优化。同时,系统支持模块化扩展,可根据生产线规模与工艺需求灵活增减功能模块。通过建立生产过程数字孪生模型,模拟不同工况下的系统响应,提前验证控制策略有效性,确保控制系统与化学工程生产深度融合。

二、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核心应用场景

2.1 化学反应过程的智能调控

在化学反应环节,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多参数协同控制提升反应效率与稳定性。利用在线光谱分析、质谱检测技术实时监测反应物浓度与产物生成量,结合神经网络算法建立反应速率预测模型,动态调整温度、催化剂添加量等参数。例如,在聚合反应中,系统根据实时分子量数据优化引发剂注入速率,避免爆聚风险;在催化反应中,通过强化学习算法自主探索最优反应条件,提升目标产物收率。同时,系统支持多反应釜联动控制,依据订单需求智能调度生产资源,实现反应过程的柔性化与高效化。除此之外,引入强化学习动态优化策略,根据反应实时状态调整控制参数;结合数字孪生技术模拟反应过程,提前预判工艺调整效果,进一步提升反应过程的可控性与资源利用率。

2.2 分离提纯环节的优化控制

针对蒸馏、萃取、结晶等分离提纯过程,智能化控制系统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PC)与数据驱动优化策略。在精馏塔控制中,系统基于实时监测的塔板温度、压力与组分浓度,运用机理模型预测分离效果,动态调节回流比、再沸器负荷等参数,提高产品纯度并降低能耗。在萃取过程中,通过图像识别技术监测两相界面状态,结合模糊控制算法优化萃取剂流量,避免乳化现象。除此之外,系统整合历史生产数据与设备运行参数,构建分离效率优化模型,自动生成工艺参数调整方案,实现分离提纯环节的精准化与节能化。与此同时,部署智能传感网络实时追踪分离过程动态变化;利用边缘计算技术快速处理分析数据,实现分离参数的毫秒级响应调节,增强分离过程的稳定性与效率。

2.3 生产安全风险的智能防范

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风险预警与主动防护机制保障生产安全。部署可燃气体传感器、火焰探测器等设备,实时监测泄漏、火灾等隐患;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设备振动、电流等数据,预测机械故障与管道腐蚀风险。当检测到异常工况时,系统立即启动分级预警,并依据预设安全策略自动切断危险源、启动应急处置程序。例如,针对高温高压反应釜,系统实时计算设备剩余强度,结合风险评估模型提前触发泄压保护;通过构建安全知识图谱,整合法规标准与历史事故案例,为操作人员提供风险分析与决策支持,实现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同时,引入区块链技术确保安全数据不可篡改;搭建三维可视化安全监控平台,结合 AI 视频分析技术,对生产现场进行无死角安全监测,全面提升化工生产的安全防控水平。

三、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发展优化方向

3.1 多技术融合创新路径

推动智能化控制系统发展需深化多技术融合。将数字孪生技术与虚拟现实(VR)结合,构建沉浸式生产模拟环境,用于工艺优化与人员培训;融合区块链技术实现生产数据可信存证与共享,保障信息安全;探索量子计算在复杂化工模型求解中的应用,提升系统决策速度。除此之外,加强人工智能与化工工艺的交叉研究,开发专用化工智能算法,突破传统控制理论在强非线性、时变系统中的应用局限,为化学工程智能化注入新动能。

3.2 系统功能拓展与深化

系统功能拓展聚焦于全流程协同与服务化升级。构建覆盖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智能管控平台,实现供应链协同优化;开发基于云平台的化工智能服务,提供工艺诊断、设备健康管理等增值服务。同时,深化系统在节能减排领域的应用,通过能耗实时监测与碳足迹分析,优化能源利用效率;结合循环经济理念,开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智能控制系统,助力化学工程绿色转型。

3.3 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提升措施

提升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需从架构设计与运维管理双管齐下。采用冗余容错架构,部署多备份服务器与通信链路,确保关键控制功能不间断运行;建立系统安全评估体系,定期开展漏洞扫描与渗透测试,防范网络攻击与数据泄露。运维管理方面,开发智能诊断工具,通过机器学习分析系统日志与运行数据,实现故障快速定位与修复;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与应急预案,加强人员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保障智能化控制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四、结论

智能化控制系统在化学工程生产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通过夯实应用基础、深化核心场景应用、推进技术融合创新,能够进一步释放系统潜能。未来需持续加强技术研发与实践探索,推动化学工程生产向更智能、更安全、更绿色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吉旭,周利.化学工业智能制造[M].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07.308.

[2]任其龙.人工智能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创新的新篇章(英文)[J].Engineering,2024,39(08):1-2.

[3]张玮,王俊文.智能化工集成系统[M].化学工业出版社:202406.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