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高速公路建设对沿线植被多样性的环境影响评价

作者

卓书辉

海南国为亿科环境有限公司 海南省海口市 5702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强城市间联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高速公路的建设往往不可避免地会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植被多样性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和恢复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高速公路建设对沿线植被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解决措施。

一、高速公路建设对沿线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一)直接破坏

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土地开垦、路基填筑、边坡防护等工程,这些工程会直接破坏原有的植被,导致植被覆盖率的降低。特别是对于一些生态脆弱地区,这种破坏更为严重,可能导致植被的永久性丧失。

(二)生态位改变

高速公路的建设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使得原有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会导致一些植物无法适应新的生态环境而死亡或迁移,从而改变了原有的植物群落结构。同时,高速公路的建设还会带来一定的噪声和污染,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三)生物入侵

高速公路的建设为一些外来物种的入侵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些外来物种可能会适应新的生态环境并迅速繁殖,从而对原有的植物群落产生威胁。此外,一些外来物种还可能成为病虫害的传播媒介,进一步威胁到植物的生存。

二、项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评价

根据现场调查及结合卫图分析,项目评价范围位于城市建设区,现有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住宅用地、草地、林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等,并存有一部分未利用的裸土地。

评价区域面积约为 440.15hm2 ,其中住宅用地分布面积最大,为 112.97hm2 ,占评价范围的 25.67% ;其次为草地,分布面积为 100.86hm2 ,占评价范围的 22.92% ;林地分布面积为 81.12hm2 ,占评价范围的 18.43% ,主要由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组成;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分布面积为 52.39hm2 ,占总评价范围的 11.90% ;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情况详见表 1-2(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项目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情况见表 1

表 1 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情况

根据现场调查及结合卫星地图分析,项目拟建区域位于G98 美鳌村路段周边,该区域周边的农业、林业生产活动较为强烈。现有植被类型以农田植被和人工种植的景观、乡村植被为主,代表性物种为榕树、美丽异木棉、火焰木、狐尾椰子等景观乔木和水稻;天然植被则以灌丛、草地和湿地植被为主,优势种多为海南常见的次生植物,如露兜树、对叶榕、白饭树、光荚含羞草、飞机草和斑茅等物种。未记录到成规模的次生林及原始热带雨林,现有植物群落种类及生态结构较为简单,植物种植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较低,生态功能较低,生态环境质量一般。项目建设过程会造成一定植被生物量的损失,但项目为线性工程,造成单位面积内生物损失量较少,且周边同类型植被存量较大,在采取覆土补植、路旁绿化等措施后,项目建设对当地植被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较为有限。

三、环境保护措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速公路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然而,高速公路的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对沿线植被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破坏,下文将探讨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包括科学规划、生态保护与修复、绿化工程以及加强监管等方面。

(一)科学规划

1.前期调研与评估

在高速公路建设前,应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评

估建设过程中可能对沿线植被环境产生的影响,并预测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2.合理布局与选线

根据评估结果,科学规划高速公路的布局和选线。在保证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生态敏感区域的占用和破坏,优先选择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路线。

3.制定详细施工计划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明确各项工程的时间节点和施工方法。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作业时间,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和土壤的侵蚀。

(二)生态保护与修复

1.保护现有植被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应尽量保护现有的植被资源。对于可保留的植被,采取移植、保护性种植等措施,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

2.生态修复技术

对于已破坏的生态环境,应采用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修复。包括土壤改良、植被恢复、湿地保护与恢复等措施,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3.野生动物通道与栖息地建设

为保障野生动物的迁徙和生存,应在高速公路沿线设置野生动物通道和栖息地。通过建设桥梁、隧道等设施,为野生动物提供安全的通道,减少对其生存环境的影响。

(三)绿化工程

1.边坡绿化

对高速公路边坡进行绿化,可以减少雨水冲刷和土壤侵蚀,防止边坡滑坡和坍塌。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2.道路绿化带建设

在高速公路两侧建设绿化带,可以减轻驾驶人员的视觉疲劳,提高行车安全。同时,绿化带也能起到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的作用。

3.植被恢复与景观建设

对于已破坏的植被区域,应进行植被恢复。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同时,注重景观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绿化景观。

(四)加强监管

1.建立环境监测体系

建立高速公路建设环境监测体系,对沿线植被环境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卫星遥感、地面观测等手段,及时掌握环境变化情况,为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

2.加强执法力度

加大对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环境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对于违反环境保护规定的行为,应依法进行处理,确保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3.公众参与与监督

加强公众对高速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参与和监督。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建立环保举报机制等措施,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降低高速公路建设对沿线植被环境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科学规划、生态保护与修复、绿化工程和加强监管等方面入手。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可以减少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同时,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与沟通,共同推动高速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总体来看,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沿线植被多样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通过科学规划与设计、加强施工管理和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这种影响。未来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应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开展跨学科合作研究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共同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修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措施[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4(01):175-177

[2]何生俊.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中的环境保护措施[J].运输经理世界,2023(18):157 -159

[3]赵伟.公路养护工程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4 (4):153-155.

[4]任月恒,朱彦鹏,程琛,等.生物多样性数据与环境影响评价交互体系的建立和应用研究[J].环境影响评价,2023,45(6):1-6.

[5]徐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以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林业科技通讯,2023(1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