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儿热性惊厥应如何应对呢?

作者

陈雅

浙江萧山医院 311200

每对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孩子发烧问题。当孩子出现发烧较为严重的一种表现就是热性惊厥,孩子若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数没有经验的父母会过度惊慌,无法做出正确的处理,从而对孩子造成伤害。基于此,本文将对小儿热性惊厥应如何应对进行科普讲解,希望通过科普讲解帮助更多家长正确处理小儿热性惊厥情况。

一、什么是小儿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发作性疾病,分为单纯性热性惊厥和复杂性热性惊厥型。其中单纯性热性惊厥主要指一次热病只发生一次惊厥,惊厥过程中全面性发作。而对于复杂性热性惊厥主要指一次热病过程中出现一次或者两次以上的惊厥,惊厥形式为局灶性发作或全面性发作。

此外,小儿热性惊厥多发于 6 个月-5 岁孩子,通常发生在发热 24 小时内,且肛温⩾38.5C 或腋温 时。幼儿会出现牙关紧闭、身体抽搐、口吐白沫、痉挛、意识丧失、四肢肌张力升高、颈项强直以及眼球固定等异常情况。目前关于热性惊厥的具体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有明确结论,但多数认为是由于患儿脑部发育尚未成熟、髓鞘形成不够完善、存在遗传方面的易感特质以及发热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病症的发生。

二、如何应对小儿热性惊厥?

1 冷静判断

在幼儿出现热性惊厥时,大人需要保持冷静,避免情绪过于激动造成判断失误。首先家长需要对儿童意识以及身体表现进行观察,查看儿童是否有意识丧失,四肢抽搐或强直,双眼凝视或上翻等小儿热性惊厥表现。同时,家长还需要对儿童惊厥出现的时间、惊厥表现进行记录,方便后续前往医院就诊告知医生儿童的基本情况,方便医生对儿童病症进行诊断治疗。

在处理小儿惊厥发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尽可能保持环境安静,不能出现用力摇晃患儿的情况,过度摇晃或刺激都可能加重患儿的抽搐症状。其次,若患儿肢体出现强直性抽搐时,禁止家长强行拉扯或拉伸患儿肢体的情况,这种操作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骨折,对身体产生二次伤害。此外,在患儿惊厥发作期间,家长千万不要尝试给孩子喂食或喂水,在热性惊厥阶段孩子身体吞咽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水和食物容易误入气管,引发窒息;即使患儿没有出现窒息情况,也可能因异物进入肺部而引发严重的肺炎,在临床上对于异物引发肺炎问题的资料难度较大,会给患儿的康复带来极大阻碍。

2 保证呼吸顺畅

在确定儿童出现热性惊厥后,家长需要先将孩子抱到床上,让儿童保持平卧状态,大人将孩子衣扣解开,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有效避免患儿气管内吸入呕吐物,同时还需要将患儿口腔内残存的食物和分泌物清理干净,防止患儿出现窒息。此外,为避免患儿将舌头咬伤,需要准备毛巾或手绢,将其拧成麻花状放置在患儿口中,保证护理顺畅且不伤害口腔。

3 控制惊厥发作

儿童在发生惊厥后,家长可以通过用手指对儿童人中、合谷等穴位进行按压,通过穴位的按压的方式对儿童身体进行强刺激,这种刺激能够帮助稳定儿童惊厥发作。但家长也需要明确,这种单纯按压刺激并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只能对惊厥发病进行临时应急管理。通过穴位按压,儿童惊厥发作症状 5 分钟内没有停止迹象,或孩子热性惊厥持续恶化,发生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家长需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孩子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治疗。

4 做好身体降温

引发小儿热性惊厥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温度过高,因此有效降温对控制小儿热性惊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在对儿童进行降温时,可以采用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结合的方法,帮助儿童降低身体温度。进行物理降温时,家长可以将毛巾打湿对儿童腹股沟、腋下以及颈部等大血管流经处进行擦拭,从而帮助儿童身体更快散热;还可以使用冰袋或是冰枕放置在孩子腋下和额头部位,需要注意冰袋和冰枕不能直接接触儿童皮肤,需要用毛巾包裹,避免对儿童皮肤造成冻伤。此外,对于药物降温,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用退烧药或将退热栓塞入肛门。这两种降温方式下,药物降温速度较快。在身体降温时,需要注意儿童身体较为娇嫩,在使用其他物品进行降温时需要尽量避免对酒精擦拭方法的使用,这种降温方式刺激性较强,容易对患者皮肤造成损伤。

5 就近治疗

在对小儿热性惊厥儿童进行急救处理的过程中,家长选择医疗机构中需要选择距离最近的医院接受治疗。通常情况下,当患儿服用退烧药后,抽搐症状就会逐渐缓解直至停止。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提醒家长,切勿一味追求知名大医院而选择较远的就医地点,这种舍近求远的做法可能会导致救治时间延误,威胁幼儿的生命安全。小儿抽搐病症若持续发作且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会导致机体缺氧,进而引发脑水肿、脑组织损伤等严重后果,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

三、怎样预防小儿热性惊厥?

为避免日常生活中小儿出现热性惊厥,家长首先需要对这种病症进行了解,再在此基础上根据儿童身体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根源上降低发病风险。

(1)增强孩子自身的免疫能力是预防工作。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睡眠时间充足,有助于身体各器官正常运转,提升新陈代谢效率。同时,要鼓励和支持孩子多参与户外奔跑、球类游戏等体育活动,通过规律性的体育锻炼帮助儿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有效避免热性惊厥出现。

(2)预防各类感染。为避免小儿热性惊厥,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各类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相关资料显示,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发热是导致小儿热性惊厥诱因之一。秋冬季节作为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家长注意气温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夜间睡觉时注意盖好被褥防止受凉;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室内病毒和细菌的滋生和聚集,从而降低因呼吸道感染引发热性惊厥的可能性。

(3)当孩子出现发热症状时,及时进行降温处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对孩子体温变化进行密切监测,一旦体温超过 38.5°C ,特别是对于有过热性惊厥病史的孩子,家长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同时配合温水擦拭额头、腋窝等物理降温方式,有效控制体温升高。这种降温处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控制在体温上升至引发惊厥临界点所造成的热性惊厥,降低发病概率。

(4)家长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体检。健康体系可以专业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向儿科医生咨询热性惊厥的预防知识,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预防热性惊厥的重点。将这些细节融入日常生活中,科学针对性预防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热性惊厥带来的健康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