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引领的新能源汽车故障检测能力提升型课程教学策略
傅应笛
成都光华技工学校 四川成都 610000
0 引言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呈现出高度的机电一体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特征。这一变革对后市场服务,尤其是故障诊断与维修领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汽车维修教学多遵循“先理论、后实践”的学科体系模式,将复杂的故障诊断过程拆解为孤立的知识点进行讲授,这种模式难以让学生形成对车辆系统的整体认知和系统性故障思维。任务引领教学法强调以职业情境中的实际行动过程为途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实践中构建理论知识体系,发展综合职业能力。这恰恰契合了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高度实践性的内在要求。因此,构建一套基于任务引领的新能源汽车故障检测能力提升型课程教学策略,对于破解教学困境、精准培养市场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1 任务引领型课程教学的核心内涵与设计原则
任务引领教学法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操作技能并建构专业 知识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做中学”和“学中做”,实现理论 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高度融合。
1.1 核心内涵
其核心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工作任务的中心性。整个教学过程以来源于企业真实生产实践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包含了完整的“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行动序列。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必须主动地去搜寻、学习和应用相关知识,从而将离散的知识点整合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角色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咨询者。学生则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需要自主或协作地制定计划、选择工具、实施诊断并验证结果。最后,是能力的整合性。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仅训练了专业操作技能,同时对其沟通协作、问题分析、逻辑推理及安全规范意识等关键职业素养提出了综合要求。
1.2 设计原则
基于上述内涵,课程设计需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职业性与实践性原则。教学任务必须源于新能源汽车维修企业的真实工作场景,如“车辆无法上高压电故障诊断”,确保学习内容与岗位要求无缝对接。第二,系统性与渐进性原则。任务的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从单一到综合进行系统化编排,逐步构建学生系统化的故障诊断思维体系。第三,评价的多元性与过程性原则。考核评价应打破传统,建立贯穿任务全过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全面评估。
2 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路径
为确保任务引领教学法有效落地,需从教学内容重构、教学过程实施及评价体系改革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与实践。
2.1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内容重构
课程开发的首要步骤是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与一线技术专家共同分析归纳新能源汽车维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依据这些任务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打破原有学科体系框架,将相关课程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形成以具体故障现象命名的教学任务。例如,将理论知识融入"动力电池绝缘故障检测"、"车载充电机无法充电诊断"等核心任务中。每个任务都设计为完整的工作过程,包含任务导入、信息收集、方案制定、计划实施、质量检查、成果评价等环节,并配备任务工单、操作指南、评分标准等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可实施、可考核。
2.2 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学习新知-制定方案-实施任务-检查评价"的六步法组织课堂教学。以"车辆无法上电故障诊断"为例:首先,教师设置故障情境,提出任务目标;随后,学生分组协作,查阅技术资料,分析故障原因,制定诊断计划;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接着,各组在教师监督下,规范使用诊断设备进行检测分析,逐步定位故障点;最后,进行总结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诊断过程和结果。整个过程中,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安全监督员,学生则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通过实践掌握故障诊断的核心技能。
2.3 多元化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关键。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从多个视角审视学习效果。评价内容涵盖任务成果、过程表现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既关注故障排除结果,也重视诊断逻辑、操作规范、安全防护等过程表现,同时考核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职业素养。每次任务都配备详细评价量表,使学生明确评分标准。最终课程成绩由若干次任务考核成绩综合评定,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水平。
3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基于任务引领的教学策略是提升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该模式通过真实工作任务驱动,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效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显著提升了故障诊断的综合职业能力。未来需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动态更新教学案例,同时加强实训条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迭代,为社会培养出真正满足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房伟萍,张宏坤,杨效军.“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J].时代汽车,2025,(14):62-64.
[2]赵帅庆.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课程群的数字化建设研究[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5,(12):61-63+68.DOI:10.16613/j.cnki.1006-6489.2025.12.019.
[3]宋凯凯,李树金,赵东辉.“三堂五育”教学模式探索与实施——以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为例[J].汽车实用技术,2025,50(08):116-121.DOI:10.16638/j.cnki.1671-7988.2025.008.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