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认价流程在成本控制中的关键节点管理
石林
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引言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依赖整体造价管理体系,也取决于材料认价流程各关键节点管理材料价格波动频繁,影响预算合理性,还直接作用于施工阶段资金计划与实际支出,缺乏认价流程全过程管控,易导致项目成本失控、结算纠纷增加,削弱工程整体效益。分析材料认价在招标、施工图预算、进度款报送与结算对审等环节作用,能揭示成本控制风险点,还为建立完善认价机制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本研究梳理认价流程逻辑链条,提出关键节点控制措施,探索其对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支撑价值。
一、材料认价流程在工程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在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中,材料认价流程作为成本控制基础环节,常暴露出价格认定不统一、市场波动难以及时反映的问题,材料价格信息来源多样,不同供应渠道存在明显差异,预算编制过程中易出现价格偏差,这种偏差影响施工图预算准确性,还会在招标与合同签订阶段形成潜在风险隐患。部分项目认价时缺乏系统化数据库支撑,依赖个人经验判断,认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最终导致成本管理出现误差,大型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项目中,材料种类繁多、采购批次复杂,未建立统一认价标准,极易引发工程造价与实际成本间的偏差。
材料认价流程中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对进度款产值报送与结算阶段的支撑明显不足,在具体的产值报送过程里,部分施工企业单纯以合同价为核心进行核算,却完全忽视了材料市场价格随供需变化产生的动态波动,这就直接造成核算出的产值与项目实际材料消耗成本严重不符,一旦材料价格受市场因素影响出现大幅波动,产值审核结果与实际结算金额之间的差距会被进一步放大,不仅导致施工企业资金回笼速度放缓、资金链承压,原本设定的成本控制目标也难以顺利实现。结算对审环节同样面临认价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参与审核的不同主体在认价依据、计算方式等标准上缺乏一致共识,往往容易引发审计过程中的争议与分歧。尤其是当材料市场整体处于价格频繁波动的时期,如何科学、合理地界定结算阶段的认价基准,成为直接影响项目最终经济效益的重要难题。
认价流程透明度不足,同样是制约成本管理的重要因素,部分企业开展认价工作时,缺少公开、公正的操作程序,使得供应商报价常出现虚高情况,甚至为管理漏洞的产生提供了空间,招标环节若未针对主要材料设定合理认价控制价,投标报价很容易偏离正常市场水平,招标本应具备的竞争效果与成本控制功能也会随之削弱。施工过程里,认价机制要是没有动态调整的手段,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就会出现严重脱节,到了项目结算环节,各类纠纷自然频繁发生,材料认价流程中存在的这些多重问题,直接制约着工程成本管理的科学性与精细化水平。
二、关键节点认价管理的优化路径与实施措施
在工程造价全过程里,招标阶段是材料认价管理的起点,对后续预算编制和成本控制起到基础性作用,建立完善的市场调研机制,能在招标前期收集大量材料价格信息,再结合地区价格指数和行业指导价,逐步构建起系统的认价数据库。基于这样的数据库,项目业主可设定合理控制价,让投标报价保持在市场合理区间内,避免出现恶性竞争和报价失真问题,借助信息化平台开展动态价格监测,把认价标准与电子招投标系统深度结合,实现材料价格的透明化和规范化操作,这一做法有助于提升认价环节的科学性与公信力。
施工图预算编制阶段需强化认价的精细化管理,对图纸中的材料用量做准确计算,结合认价数据库里的最新价格水平,能确保预算编制的真实性与准确性,针对价格波动较大的材料,可引入浮动价条款,在预算编制时预设调整机制,防止材料市场行情变化引发预算失真。加强与供应链的沟通,及时获取供应商的价格变动信息,避免预算价格滞后于市场动态,施工企业也可利用BIM技术模拟和预测材料消耗,把认价结果与实际采购数据做对比,以此不断优化预算编制过程。
进度款产值报送与结算阶段的认价管理,应以动态调整与审计控制为核心,产值报送时,项目管理方需要求施工单位按认价数据库最新价格执行,避免偏离市场的虚高或虚低情况,结算对审环节,要建立多方共同认可的认价基准,以公开市场价格或权威造价管理机构数据为依据,减少各方间的争议,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可提高认价的客观性与专业性。结合区块链技术开展材料认价信息存证与共享,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流程透明度,降低因认价不一致引发的纠纷,这些措施能有效强化材料认价在各关键节点的控制力,实现全过程的精细化成本管理。
三、材料认价流程在全过程成本控制中的应用价值
在全过程成本控制体系中,材料认价流程的作用不只是单一节点的价格核定,更在于贯穿招标、预算、施工和结算的全周期管理功能,科学的认价机制,能为招标阶段提供可靠控制价参考,避免合同价格脱离市场实际,为成本管理奠定坚实基础,预算编制过程里,认价数据的精准性保障造价文件的合理性与规范性,帮助业主和施工方形成明确成本预期。项目进入施工和产值报送阶段后,动态认价的引入让成本核算更符合市场实际,保障企业资金流转顺畅,到了结算对审环节,统一的认价标准又能减少争议,为项目顺利完成提供制度保障。
材料认价流程在推动成本控制精细化方面有显著价值,开展全过程认价管理,企业能准确掌握材料消耗与成本变化趋势,进而优化采购计划和资金安排,施工单位可在认价机制引导下,合理选择供应商并控制采购节奏,有效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业主方可凭借科学认价结果,强化合同执行力和结算公正性,避免成本超支与预算偏差,认价数据的沉淀还能为后续项目提供参考,形成企业内部的造价知识库,提高管理经验的传承和再利用效率。
更为重要的是,材料认价流程在全过程成本控制中的应用,有助于推动工程造价行业的规范化与透明化发展,统一认价标准与信息共享平台,能遏制市场环境中的不合理竞争行为,逐步健全行业信用体系,工程造价人员在认价工作中发挥的专业作用,也让成本管理从粗放式向科学化转型。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认价流程逐渐走向自动化和数据化,为全过程成本控制注入新的动能,材料认价流程在成本控制体系中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单个项目的管理水平提升,更在于推动行业整体管理模式的进步。
结语
本文对材料认价流程展开系统分析,揭示其在工程造价成本控制中的重要地位,材料认价是连接招标、施工图预算、进度款产值报送与结算对审的关键环节,既决定预算准确性与资金合理流向,也直接影响全过程成本管理的科学性与透明度。探索优化路径与实施措施时,能发现认价流程的精细化和动态化是未来发展核心方向,强化关键节点管理,借助信息化与智能化手段,可显著提升认价环节管理效能,推动工程造价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俊;周立军.材料认价机制在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经济,2023,44(7):112-117.
[2]陈浩;郑凯.基于全过程管理视角的工程造价成本控制路径探讨[J].施工技术,2024,53(2):65-71.
[3]孙洋;马丽. 工程造价中材料认价环节的风险控制与优化研究[J]. 中国造价,2022,39(12):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