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田杂草封闭与苗后补治结合技术探讨
肖艳 李贵龙 吴爱君 万自学
湘乡市植保植检站 411400
湘乡市地处湖南中部,东、南与湘潭县接壤,北临韶山、宁乡,西靠娄底、双峰,地貌为典型丘岗山地。境内雨水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宜水稻生长,是湖南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湘乡市水稻种植以稻—稻—肥和稻—油模式为主,其中双季稻种植比例较大。早稻田杂草严重危害一直是制约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稻田杂草与水稻争夺光照、水分和养分,
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一般年份造成水稻减产达 10-30% 。传统单一的茎叶处理除草方式已难以有效控制杂草危害,探索一套科学、高效的杂草防控新技术,是植保技术推广机构面临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湘乡市在东郊、泉塘、潭市、白田等乡镇推广采用封闭除草与苗后补治结合的技术模式,能显著提升杂草防效。湘乡市东郊乡有早稻直播习惯,之前传统的茎叶喷雾处理除草方式防效仅 70%左右,推广应用该技术后直播田杂草防效提高至 91% 以上;潭市、白田、泉塘等乡镇移栽田推广该技术,禾本科杂草防效达 95% ,阔叶杂草防效达 93% ,莎草科杂草防效达 89% ,同时还减少了农药用量和人工成本。本文结合湘乡市早稻田实际情况,详细介绍封闭除草与苗后补治结合的技术方案,旨在为当地水稻种植户提供切实可行的除草技术指导,保障早稻高产稳产。
1、湘乡市早稻田杂草概况
1.1 杂草种类
经长期田间调查,湘乡市早稻田杂草种类繁多,常见杂草超 30 余种。其中禾本科杂草以稗草、千金子、马唐为优势种;阔叶杂草以鸭舌草、节节菜、水苋菜、丁香蓼为主;莎草科杂草则以异型莎草、碎米莎草发生较为普遍。这些杂草适应性强,在不同的土壤、水分和气候条件下均能迅速生长繁殖,严重影响早稻产量。
1.2 杂草危害
杂草对早稻的危害贯穿整个生育期。特别是在水稻苗期,杂草生长势明显要强于禾苗,与水稻秧苗争夺养分和光照,导致秧苗生长瘦弱、分蘖减少;在水稻生长中后期,杂草与水稻争水争肥,影响水稻的灌浆结实,降低千粒重,进而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此外,杂草还是病虫害的中间寄主,会加剧病虫害的传播与蔓延,对水稻造成更大危害。
1.3 杂草发生规律
湘乡市早稻田杂草发生呈现明显的危害高峰。在早稻播种或移栽后的 5-10 天,稗草、千金子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率先大量萌发,形成第一个杂草出苗高峰;播种或移栽后 20 天左右,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陆续出土,形成第二个出苗高峰。不同年份因气候条件差异,杂草出苗时间和发生量会有所变化,春季气温回升快、雨水充足的年份,杂草发生更早、更严重。
2、封闭除草技术
2.1 直播田封闭除草
2.1.1 播后苗前封闭
早稻直播后 1-3 天是进行土壤封闭除草的关键时期。可选用含安全剂的丙草胺和苄嘧磺隆复配制剂均匀喷雾进行封闭除草。施药时要求田面湿润无积水,保持田面平整,以确保药剂均匀分布,形成有效的药膜层,封闭杂草种子萌发。若播后遇持续阴雨天气,土壤封闭处理时间可适当推迟,但不宜超过播种后 5 天,争取在杂草 2-3 叶前将药施下去,以免杂草苗大影响防效。湘乡市东郊乡等有早稻直播习惯的乡镇一改以前只注重苗后采用茎叶处理的除草方式,改“播后苗前用丙草胺+苄嘧磺隆封闭”除草,杂草防除效果提高 20%rlλ 上,能有效减少了杂草基数,为后续杂草防控减轻不小压力。近年来,水稻轻简栽培技术越来越受广大农户所接受,封闭除草也有了新的形式,就是在水稻播种或移栽前整地的时候,每亩抛 40%苄嘧•丙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药球进行封闭,方法是在平田前每亩抛甩药球 10-15 个,保水静置两天左右,水浅能机插的不排水,水深不能机插的排水插秧或排水直播,该方法省工省时、安全高效,直播田、抛秧田和移栽田都能应用,农民乐意接受,在湘乡市得到了大面积推广。
2.1.2 特殊情况处理
若播后天气干旱,土壤墒情差,为保证封闭除草效果,可在播种后先灌跑马水,使土壤充分湿润后排水落干,再进行药剂封闭处理。在湘乡市部分丘陵地区的直播田,由于地形因素导致田面平整度差异较大,药剂分布易不均。针对这类田块,可采用“分片施药”法,即根据田块高低落差划分区域,分别调整药剂用量,地势较高、易干旱区域适当增加 10% -15%的药剂用量,地势低洼、湿度较大区域按常规量施用,同时配合人工拉绳标记施药边界,避免重喷漏喷。
2.2 移栽田封闭除草
2.2.1 插秧前封闭
在早稻移栽前 3-5 天,进行第一次封闭除草。选用丙草胺或苯噻酰草胺与苄嘧磺隆复配制剂,一般每亩用 50%丙草胺・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 60-80 克,或 40% 苯噻酰草胺・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 80-100 克,兑水 30 公斤,均匀喷雾于整好的田面,施药后保持田面湿润,自然落干后即可插秧,利用药剂在土壤表面形成的药膜,抑制杂草种子萌发,减少插秧后杂草发生基数。也可以在水稻播种或移栽前整地的时候,每亩抛甩 40%苄嘧•丙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药球跟耙走进行封闭,湘乡市潭市、白田等乡镇种粮大户移栽田在插秧前采用苯噻酰草胺封闭,有效降低了插秧后的杂草发生量。
2.2.2 插秧后封闭
早稻插秧后 7-10 天,秧苗返青后进行第二次封闭除草。此时可选用丙草胺或苯噻酰草胺与苄嘧磺隆或吡嘧磺隆等药剂复配,以拌细土或拌肥料的方式均匀撒施,可每亩用 30%丙草胺・吡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 60-80 毫升,拌细土 20-30 公斤,或与尿素等肥料混合均匀后撒施。也可以在水稻移栽后 7天每亩用 17%吡·丙草胺泡腾片 150 克撒施,撒施时田面需保持 3-5 厘米水层,并保水 5-7 天,确保药剂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封闭未萌发的杂草种子。
3、苗后补治技术
3.1 禾本科杂草补治
3.1.1 稗草、千金子等防治
早稻田中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处于 2-4 叶期时是进行茎叶喷雾补治的最佳时期。可选用噁唑酰草胺、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双草醚、氯氟吡啶酯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施药时应选择无风晴天,上午 9 点前至下午 4 点后进行,确保药剂能均匀附着在杂草叶片上,提高除草效果。若田间杂草密度或草龄较大,可适当增加药剂用量,但不得超过推荐剂量的 20% ,以免产生药害。如果前期杂草封闭得好,田间水分管理到位,苗后一般不需要大面积普治,人工背喷雾器针对田间地势高长出杂草的地方进行挑治就可以了。
3.1.2 抗性禾本科杂草应对措施
近年来,部分地区早稻田出现对传统药剂产生抗性的稗草等禾本科杂草。针对抗性稗草,可选用氟砜草胺与其他药剂复配使用。如每亩用 6% 氟砜草胺可溶液剂 30-40 毫升加 10% 噁唑酰草胺乳油 60-80 毫升,兑水 30-45 公斤喷雾,能有效克服抗性稗草、千金子问题,提高防除效果。同时,注意不同作用机制药剂的轮换使用,延缓杂草抗性发展。在湘乡市潭市镇等抗性杂草高发区域,除草新药剂采用“阶梯式施药”策略:首次补治选用低剂量复配药剂,如每亩用 6%氟砜草胺可溶液剂 30 毫升加 10%噁唑酰草胺 60 毫升,5-7 天后观察防效,如果杂草还未死彻底,则提高新药剂单剂用量进行二次点喷,如 6%氟砜草胺可溶液剂推广中,每亩 30 毫升用量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我们才考虑将亩用量提高到 50 毫升,通过阶梯提高新药剂用量,可减少除草剂总用量,提高针对性。
3.2 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补治
3.2.1 鸭舌草、异型莎草等防治
当早稻田中鸭舌草、丁香蓼、异型莎草等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大量发生时,可用氰氟·吡啶酯乳油、2 甲 4 氯钠、三氯吡氧乙酸、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防治。可选用 2 甲4 氯钠、灭草松、吡嘧磺隆(如 10% 吡嘧磺隆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茎叶喷雾补治。对于鸭舌草、异型莎草,每亩可用 56%2 甲 4 氯钠可溶粉剂 30-40 克加 48%灭草松水剂 100-120 毫升,或 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 20-30 克加 48%灭草松水剂 80-100 毫升,兑水 30-45 公斤均匀喷雾。施药时保持田面湿润,避免在高温强光时段施药,防止药剂挥发和对水稻产生药害。虞唐镇移栽田在苗期采用 2 甲 4氯钠补治,对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的防效显著。
3.2.2 复杂草相应对措施
若田间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种类复杂,多种杂草混合发生,可选用氯氟吡啶酯与其他药剂复配。如每亩用 10% 氯氟吡啶酯乳油 40-60 毫升加 56%2 甲 4 氯钠可溶粉剂 20-30 克加 10% 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 15-20 克,兑水 30-45 公斤喷雾,能同时有效防除多种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扩大除草谱,提高对复杂草相的控制能力。针对湘乡市春季多雨导致的草相复杂问题,在苗后补治时可每亩加入 5-10毫升有机硅助剂,增强药剂在杂草叶片的附着能力,减少雨水冲刷影响。施药后 6 小时内遇雨,需在雨晴后补喷半量药剂,确保防效。
4、技术实施要点与注意事
4.1 药剂选择与使用
严格按照推荐的药剂种类、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操作,不得随意加大或减少药剂用量。购买药剂时,选择正规渠道,确保药剂质量。注意不同药剂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如某些药剂对特定水稻品种可能产生药害,使用前需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同时,关注药剂的轮换使用,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药剂,以延缓杂草抗性产生。湘乡市农业农村局近年来监测发现,连续 3 年以上使用苄嘧磺隆的田块,异型莎草抗性发生率较常规田块高 23% 。因此,建议每 2-3 年更换一次不同作用机理的封闭除草剂,如将酰胺类与三嗪类药剂交替使用。从泉塘、白田和潭市镇的实践来看,科学选择和使用药剂是取得良好除草效果的关键,全市广大种粮大户通过合理选择药剂,施药次数从 3-4 次减少至 2 次,亩均减少农药用量
。
4.2 施药器械与操作
选用性能良好的背负式喷雾器或电动喷雾器进行施药,确保喷雾均匀、雾化良好。施药前检查喷雾器是否有堵塞、漏水等问题,调整好喷头角度和喷雾压力。施药时行走速度要均匀,避免重喷或漏喷。对于封闭除草,喷雾要均匀覆盖田面;苗后补治时,要确保药剂充分接触杂草叶片。施药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手套等,避免药剂接触皮肤和呼吸道。在规模化种植区域,推荐使用植保无人机飞防除草,作业效率是人工喷雾的 20-30 倍,且雾滴细药液分布均匀能显著提高农药利用率。要根据作物高度调整飞行高度,一般距离作物冠层 2-3 米为宜。初步统计,种植户采用植保无人机飞防除草,人工成本每亩可节约 30 元以上。
4.3 天气与环境因素
选择适宜的天气施药,植保无人机封闭除草作业要求在风力小于 3 级的天气进行,并在上午 10点前和下午 4 点后避开高温时间段施药,避免高温产生药害。注意施药后田面水层管理,封闭除草后保持田面湿润或按照要求保水一定时间,苗后补治在施药后短期内避免田面大量灌水,以免降低除草效果。
4.4 与农业措施结合
封闭除草与苗后补治技术应与农业措施紧密结合。播种或移栽前,精细整地,清除田间残茬和杂草,减少杂草种子残留。合理密植,增强水稻群体竞争力,抑制杂草生长。科学施肥,避免偏施氮肥,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提高水稻自身抗杂草能力。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水旱轮作、稻鸭共作等生态种植模式,进一步降低杂草发生基数,减少化学除草剂使用量,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湘乡市金石镇示范基地采用“早稻-油菜”水旱轮作模式,较连作早稻田块杂草基数减少 45% ,除草剂用量降低 20% 。白田镇南坪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稻鸭模式,在水稻分蘖期每亩投放 15-20 只麻鸭,稻田全年未施用除草剂,利用鸭的活动和取食控制杂草,鸭粪提高土壤肥力,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每亩减少除草投入 40-50 元,还可获得养鸭收入 150-300 元,每亩可增加收入 200-350 元。
5、结论
早稻田杂草封闭除草与苗后补治结合技术方案,根据直播田和移栽田不同栽培模式杂草的发生种类、危害及发生规律,从封闭除草到苗后补治形成了一套完整、科学的杂草防控技术模式。该技术模式与农业措施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控制早稻田杂草危害,特别是近年来水稻轻简栽培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除草药球“跟耙走”或在移栽后抛甩除草泡腾片的除草技术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该技术具有高效,省工,省成本等特点,施药简单,站田埂抛甩不需下田,对施药人员的要求大大降低,且施药不受大风等不利天气影响,可避免除草剂漂移药害产生,该技术模式为湘乡市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田块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能充分保证技术方案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前景。
作者简介:肖艳(1977.09--),女,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5 年粮食作物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EB/OL].(2025-03-20)[2025-08-06].https://www.moa.gov.cn/xw/zxfb/202503/t20250320_6472088.htm.
[2]攸县人民政府。早稻秧苗期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方案[EB/OL].(2024-03-12)[2025-08-06].http://www.hnyx.gov.cn/c5638/20240312/i2172630.html.
[3]瓯海区人民政府。农作物病虫情报 2025-2[EB/OL].(2025-03-17)[2025-08-06].https://www.ouh ai. gov.cn/art/2025/3/17/art_1506442_59174502.html.
[4]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精准农药创新团队在直播稻杂草防控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EBOL].(2025-05-12)[2025-08-06].https://www.scau.edu.cn/_t104/2025/0512/c11310a408549/page.psp.
[5]泰州市姜堰区人民政府.2025 年第 13 期——水稻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意见[EB/OL].(2025-06- 06)[2025-08-06].http://www.jiangyan.gov.cn/zfxxgk/fdzdgknr/nync/art/2025/art_76ea154c75484a3eaaa122066f074d4a.html.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 年粮食作物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EB/OL].(2023-02-16)[2025-08-06].https://www.moa.gov.cn/ztzl/2023cg/jszd_29356/202302/t20230220_64209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