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创新设计与评价策略
罗海程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龙溪第二小学 516121
引言
随着“双减”政策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也要求教师更好的去平衡教育资源。通过深入剖析,提出分层作业指导与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等关键路径,帮助学生将抽象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情境,增强应用意识。这些路径的实施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能在知识巩固、能力培养及心理建设等方面助力学生成长,为提升小学数学课后服务质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策略参考。
一、“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意义
“双减政策”的提出对小学数学课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体现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在知识层面,分层作业指导确保各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针对性提升,基础薄弱学生巩固知识,学有余力者拓展思维,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扎实、更系统。分层作业引导学生自主规划学习,提升学习自主性。在心理层面,成功完成适配作业、参与有趣实践,能极大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扭转部分学生对数学枯燥的刻板印象,培养积极学习态度。这种全方位的发展支持,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进步,成长为综合素养过硬的新时代人才。
二、分析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
1、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改善
目前一些教师的具体教学方法还是比较老套,课堂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另外小学生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比较发散,喜欢热衷于有趣的新鲜事物,但是数学学科相比来说比较枯燥,而且也消耗学生大量的思考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有难度,慢慢的他们也会对数学提不起兴趣,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中也以他们为主体,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提高对数学的学习能力。
2、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
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良问题。如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学生不认真听讲;教师课下布置作业时,学生也敷衍了事,不认真进行课后复习;还有的一些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并不及时的去请教教师和同学,觉得问别人做题的方法很丢面子;有的学生平时爱看动画片,家长也过于溺爱孩子疏于管教,导致学生很晚才入睡,从而白天没有精力去学好数学课程。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都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学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阻碍,而且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生活也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帮助他们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创新设计与评价策略
1、教师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利用课后分层作业指导
随着双减教育的提出,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比如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去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分层教学,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同问题,然后教师再想出解决方法予以应对。
比如教师给学生设计完成课本上关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基本练习题,如计算给定底和高的三角形面积,帮助学生巩固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确保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对于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一些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的题目,如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高;或者给出一个组合图形,让学生计算其面积。这能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提升解题能力。另外为学习能力较强且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准备拓展性任务,甚至鼓励学生自主测量家里的一些多边形物体,计算其面积并记录过程。
2、设计主题情境的任务分层法
教师可以具体围绕同一生活主题或故事情境,设计不同难度层级的数学任务,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分层作业指导,依据学生个体差异提供适配的学习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增强作业的趣味性与应用性。
比如以《年月日》单元为例,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筹备生日派对的情境任务,根据给定信息,让学生计算生日派对的筹备时间。比如小明生日是 6 月 25 日,派对需提前 10 天筹备,从哪一天开始准备?一年中哪些月份有 30 天?帮助学生巩固大小月、日期推算等基础概念。同时也可以提高难度,针对有能力的同学,制定一些拓展性任务如调查不同地区昼夜时长差异,分析数据并提出数学问题。
结论语
因此,在“双减”政策大背景下教师更应该提高教学能力,通过分层作业指导,依据学生个体差异提供适配的学习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让每个学生在课后服务中都能获得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提升等,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之路上稳步前行,为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虹. 分析“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的影响[J]. 小学教育,2023,No.560(04):27-35.
[2] 张卫星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服务质量路径研究 [J].教育科学论坛 ,2022,No.568(1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