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的有效开展研究

作者

韦成钦

广南县第一幼儿园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科学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也逐渐凸显出来,幼儿阶段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教育的启蒙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但目前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脱离幼儿生活经验、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科学素养不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幼儿科学教育的有效开展。

1 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理论

1.1 幼儿科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幼儿科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包含三个维度:认知维度,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建立初步的科学概念;能力维度,发展观察、比较、分类、预测等科学探究技能;情感维度,培养热爱自然、尊重科学的态度。这三个维度相互联系、循序渐进,共同构建幼儿科学素养基础。3-4 岁的幼儿主要培养观察兴趣,4-5 岁的幼儿发展简单的探究能力,5-6 岁的幼儿可以进行初步的逻辑思考与问题解决。

1.2 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设定准则

科学教育目标的设定要遵照四个基本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目标需契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生活化原则,目标要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系统性原则,各个年龄阶段的目标要彼此衔接;可操作性原则,目标要具体明确,方便执行和评判,在目标的表述方面,应当用行为动词来表达可观察、可测量的学习成果,像“能用简单工具观察物体的特征”“能对自然现象提出自己的猜想”之类的表述,不要用抽象模糊的表述。

2 幼儿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脱节

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学科化”倾向,教材内容偏抽象,脱离幼儿生活实际;科学概念讲解过于专业化,超出了幼儿的理解范围;探究主题的选择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这种脱节使科学活动变成了知识的灌输过程,很难激起幼儿自发地去探究,据调查结果显示,大概 60% 的科学活动内容与幼儿的日常生活联系较少,这直接关系到幼儿是否愿意参与以及他们的学习成果如何。

2.2 教学方法单一且互动性不足

传统科学教学方法有三大问题,一是教师演示为主,幼儿被动接受,二是过于追求标准答案,限制幼儿思维,三是互动形式单一,缺乏有效交流,这种单向传输方式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导致科学探究流于表面,观察到在典型的科学活动中,教师讲解时间超过 60% ,幼儿自主探究时间不到 20% ,严重阻碍了科学思维的发展。

2.3 教师科学素养与教学能力欠缺

幼儿园教师的科学素养存在短板,其一,科学知识储备短缺,概念认识不正确,其二,科学探究方法掌握不全面,其三,科学活动设计能力缺乏,这些情况影响了科学教育的质量,调查表明,超六成教师觉得缺少组织科学活动的信心,八成教师感觉科学领域是教学中最难把握的领域,这种专业能力的缺乏造成科学活动质量高低不一。

3 幼儿科学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

3.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

科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抓准三个要点:一是生活性,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现象中选题;二是趣味性,选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三是探究性,选能引发幼儿思考的内容。在内容的组织上,可采用“核心经验—关键问题—探究活动”的三级架构:先想清楚希望幼儿获得什么样的科学经验,再设计引导性问题,最后组织探究活动。这样设计的内容既符合幼儿特点,又有一定的系统性。

3.2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科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要关注三点,一是加强探究性学习,让幼儿亲身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二是采用多种互动形式,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等,三是采取多感官参与的方式,调动各种感官去观察体验,具体的方法有 5E 教学模式(参与,探究,解释,延伸,评价),问题导向学习,项目式学习等等,通过实践表明,这些办法可以明显提升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使得科学探究变得更加深入有效。

3.3 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

提升教师科学素养要形成起一套系统的培训体系,一是要强化科学知识培训,筑牢专业知识根基,二是要开展科学探究方法培训,优化动手操作技能,三是要举办教学观摩研讨会,增进经验交流分享,具体举措包含:创建科学教育研修共同体,举办专题工作坊,执行师徒制指导等,追踪研究显示,通过系统培训的教师,其科学活动设计能力和组织实施水平都有明显改善,可以更好地支撑幼儿的科学学习。

3.4 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科学教学评价要形成多维度指标体系,过程性评价重视幼儿探究时的表现,发展性评价追踪幼儿科学能力的进步,综合性评价考查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评价工具可包含观察记录表,作品分析,成长档案等,在评价执行上,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要并重,突出评价的发展性作用,不能单纯做结果性评判,科学的评价体系有益于引领教学改善,推动幼儿科学素养不断发展。

结语

通过深入研究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发现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针对性地给出了一些有效的展开路径。幼儿科学教育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有效手段,设置幼儿科学目标需以发展适宜性、生活化、系统化、可实施化为基本原则。但现实中出现了科学教学内容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脱离、教学过程互动性差、教师科学素养与教学水平等不足之处,严重影响了科学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琴月 . 科学教育视域下的幼儿园“乐探”课程探索 [J]. 教育视界 ,2024(29):32-34.

[2] 王丹 . 基于 STEM 教育提升幼儿园教师识别和运用科学原理能力的策略 [J]. 基础教育研究 ,2024(7):87-91.

[3] 廖娟 , 李永才 .STEM 教育理念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实践运用 [J]. 基础教育研究 ,2024(3):86-89.

[4] 王雨菲 , 吴迪 .STEM 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科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3):11-13.

[5] 马燕 .STEM 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科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 ,2024(8):115-11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