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激发的课堂活动创新策略研究
蓝海燕
广东省英德市第二中学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英语学习的第一动力”,而初中阶段(七至九年级)恰是英语学习动机分化的关键期,仁爱英语教材虽蕴含丰富情境素材,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因活动设计僵化导致“教材生动”而“课堂沉闷”的悖论。当前课堂普遍存在情境割裂、互动机械、成果虚无等问题,使学生陷入“被动跟读 - 机械操练 -应试刷题”的兴趣消解循环,本文以仁爱教材为蓝本,探索课堂活动从工具载体到兴趣引擎的功能升级,通过系统性创新策略点燃学生英语学习热情。
一、现存问题:兴趣激发机制的实践脱节
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活动设计在激发学习兴趣层面存在实践性断层,集中表现为情境、互动与成果三维度的潜能未充分释放。教材中精心设计的生活化情境有时未能充分展开,例如七年级下册Unit 5 "OurSchool Life" Topic 1 的学校通勤场景,本可延伸学生 AB 对话探讨多元交通方式(by subway/bike 等)与时间管理,实践中却易停留于机械跟读层面,削弱了情境的叙事张力和情感联结。互动模式也存在优化空间,如八年级下册 Unit 5 情绪表达练习中,同桌分角色朗读可能未能完全激活深层认知参与,小组活动因缺乏梯度性挑战设计而影响效能。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学习成果的价值感弱化现象:九年级 Unit 6 影视主题单元本可依托影评创作或配音等任务构建语言运用成就感,但实际教学中综合实践机会常被离散式语言训练挤压,导致产出成果脱离真实语境意义。情境浅表化、互动单一化与成果去情境化的三重挑战,弱化了语言学习与生命体验的内在关联[1]。
二、创新策略:基于仁爱教材的三维重构
(一)情境链深度开发策略
以教材单元主题为轴心构建多课时连续情境,形成沉浸式体验闭环 [2]。在七年级下册 Unit 5 "Our School Life" 教学中,教师可设计 " 校园生活优化 " 情境链:首课时引导学生统计文伟课表中各科分布(基于教材课程表),用目标句型记录发现(如:"He has geography twice aweek on Tuesday and Thursday"),分组调查同学对薄弱学科的改进建议(运用 "Do we need more...? Because...");次课时分析现有课表问题(如周三第三节音乐课后紧接生物课导致注意力分散),用 "We shouldmove...to..." 设计调整方案(示例:将周三第四节生物课与周三第三节音乐课对调,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末课时举办 " 课表听证会 ",各组用图文海报展示新版课表(标注关键调整如:"Art after P.E. helpsus relax"), 并 进 行 英 文 陈 述( 如:"In our plan,biology won't followmusic so you can focus better")。 该 设 计 将 核 心 句 型(has/need/should/move...to...)融入真实决策场景,并通过教材原版课表数据的反复操练强化语言应用。实施时需紧扣教材提供的课程名称与时间框架,构建 3课时递进任务链,使静态的课表阅读转化为动态的校园生活优化实践。
(二)游戏化机制植入策略
将教材语言点转化为游戏元素,通过规则设计激活竞争协作动能,八年级上册 Unit 3 “Our Hobbies”可设计“兴趣星球探索”游戏:第一阶段收集教材第 55-56 页的爱好卡牌,学生需用“what’s yourhobby”“I enjoy/love/like/prefer/am interested in/an fond of…”完成对话;第二阶段,组建 4-5 人 " 兴趣社团 ",各组需运用 "prefer A to B" 等比较句式辩论争取星球资源(如:"We prefer organizing dance shows to musiccontests because they attract larger crowds"),说服裁判分配虚拟场地与资金;第三阶段,各社团策划跨文化主题展览,整合单元文化知识点(如 Japanese origami/Brazilian capoeira),制作图文展板并用 "We want toshare...with..." 句式进行展位宣传,最终由全体参观者投票评选最佳文化大使。引入积分排行榜与联盟勋章机制,使“be interested in”等句型练习转化为战略资源争夺战。实施需把握三原则:将语法词汇转化为可操作游戏元素,如将时态练习设计为“时间穿越任务卡”;设置团队目标与个人贡献双轨评价,借力游戏机制重构语言规则习得路径能够使知识内化过程转化为具身化的认知驱动力。
(三)输出式创作赋能策略
教师需要搭建阶梯式创作平台,使语言运用成为价值表达载体 [3]。为促使九年级 Unit 4 "Amazing Science" 的英语学习实现从知识掌握到实际运用的转化,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运用目标语言解决真实问题,该单元内容既探讨了科技应用的积极案例(如植入体内微型计算机以维持心跳),也指出了其伴随的健康隐患(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导致的头痛、腰背不适等)。教师可围绕“科技双面性”这一核心,设计一个以“班级健康科技顾问”为角色的输出项目。学生需将教材中涉及的技术性描述运用被动语态(例如:Tiny computers are placed in patients'bodies to control heart beats)进行改写,随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自身生活经验(如过度使用手机、电脑引发的视力疲劳、颈椎不适等普遍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聚焦一个具体健康隐患并设计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运用条件句(如:If users activate screentime limits on their devices, excessive usage can be curbed) 阐 明 措 施 的逻辑与预期效果并运用情态动词(如:Applications should incorporateperiodic activity reminders / Students could implement short stretchingroutines between classes)提出具体建议或责任倡导。
结语
兴趣激发绝非简单娱乐化课堂,而是通过结构化活动创新重构学习意义,仁爱英语教材丰富的情境资源、文化元素与生活话题,为“情境链 - 游戏化 - 创作体”三维策略提供了天然载体。当购物对话升级为商业决策、语法练习转化为战略资源、语言输出链通真实世界,英语学习便从“知识获取”升维至生命体验创造。教师需进一步探索数字技术对活动沉浸感的增强效应,但核心始终在于:让每个学生在语言运用中看见自我成长的力量——这恰是兴趣永不枯竭的源泉。
参考文献
[1] 赵华 . 视频资源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研究 [J]. 启迪与智慧( 上 ),2025,(05):56-58.
[2] 田星 . 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 [J]. 江西教育 ,2025, (19):20-21.
[3] 周虹 . 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J]. 中国新通信 ,2025,27(07):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