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初中历史课堂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育策略研究

作者

邓小菊

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第三中学 626001

历史是一门以事实为依据的学科,而史料则是历史事实的重要载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还能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然而,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史料选择不当、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机制不完善等。因此,探索有效的培育策略,对于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精选史料筑基,激活实证思维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精心选择史料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核心基础。教师需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多样性的史料内容,涵盖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实物证据以及口述记录等多种形式,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证思维过程。首要的是,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史料的权威性和准确度。挑选史料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来源可信赖、内容真实可信,坚决避免采用未经核实的传言或谣言信息。与此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史料的时代背景和具体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其产生的历史情境,以便更精准地把握史料的意义与内在价值。其次,教师需关注史料的多样性和互补作用。不同史料通常从各自的角度和层面反映历史事件和人物面貌,教师应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史料类型,进行对比分析活动,从而构建更全面、更深层次的历史理解。例如,在讲解某个历史事件时,可以同时展示官方文献、私人日记、新闻报道等多样史料形式,引导学生从多元视角掌握事件的经过及其广泛影响。最后,教师应当强调史料的趣味性和启发作用。通过选取生动有趣的史料内容,如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传记等,可以有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探究历史真相。同时,教师还需借助提问环节和讨论活动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史料背后隐含的历史逻辑关系与因果链条,培养其实证思维习惯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巧设探究情境,深化实证体验

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探索性的情境,是促进学生深化史料实证体验的一条有效路径。教师需要紧密结合具体的授课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出既能激发思考又富有启发性的探究环境。这样的环境能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如何独立运用史料进行思考、分析与判断。 首先,教师可以着力构建问题驱动的探究情境。通过提出具有深度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主动调取和运用史料来寻求解答。例如,在探讨某个具体历史事件时,可以抛出诸如“该事件背后的深层动因有哪些?”或“它给当时的社会结构带来了何种冲击?”这类问题。学生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去查阅相关史料,仔细辨析其中的信息。这个过程不仅有助于他们更透彻地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更能有效锻炼其基于证据的思维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创设角色代入的体验情境是另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安排学生扮演特定的历史人物或模拟参与历史事件的进程,让他们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历史现场,揣摩历史人物的心境与抉择逻辑。例如,在解析一场著名战役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承担指挥官、普通士兵或平民百姓等不同角色,通过模拟战场决策、战术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战役的演变脉络及其深远后果。这类角色扮演活动,不仅能显著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沉浸感,同时也是培养其共情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最后,设计项目导向的实践情境同样重要。通过布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项目任务,例如撰写小型历史研究论文、制作历史主题纪录片等,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全流程中,系统性地学习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深度挖掘与综合研判。例如,可以让学生自主选定一个历史主题展开探究,经历查阅原始史料、梳理整合素材、最终形成并阐述个人历史见解的过程。这种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不仅直接提升了学生处理史料的实证素养,也同步强化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多元评价引导,巩固实证能力

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与学中,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于巩固学生处理历史证据(史料实证)的能力至关重要。教师有必要综合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全面且客观地衡量学生在史料实证素养方面的发展水平,并能够及时识别、纠正他们在运用史料时出现的偏差。教师应着重对学习过程本身进行观察与评估。通过持续关注学生在诸如课堂讨论、小组协作任务、项目探究等学习活动中的实际表现,教师得以评价其运用史料的能力、基于证据进行思考(实证思维)的深度以及解决历史问题的有效性。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系统地记录学生在讨论环节的参与质量与发言内容、在小组任务中所承担的角色与贡献度、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推进的节奏与阶段性成果的完成度。这些基于过程观察的记录,构成了评估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发展状况的重要支撑依据。对学习最终成果的评价同样不可或缺。通过审阅学生完成的历史小论文、历史纪录片脚本或摄制成品、历史研究报告等具体成果,教师能够评估其运用史料的恰当性与充分性、分析历史问题的深度与逻辑性,以及表达历史见解的清晰度与说服力。例如,评价学生的论文时,核心在于考察其是否恰当地引用了充分且可靠的史料支撑论点,是否展开了有深度的剖析与严谨的论证过程,以及最终是否清晰地表述了基于证据的历史观点。这类聚焦成果的评价,其价值不仅在于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同时也有效培育了遵循学术规范的意识与精准表达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精选史料、巧设探究情境以及多元评价引导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让他们学会运用史料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和判断,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参考文献

[1] 刘熙 , 龚涛 . 基于学生问题解决的史料实证教学实施——以七年级下册“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为例[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25, (06):19-30.

[2] 李淇 . 史料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以初中历史七年级教学为例 [J]. 华夏教师 , 2025,(17): 25-27.

[3] 陆静 .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讨——评《中学历史教学设计》[J]. 中国教育学刊 , 2025,(06):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