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卢莉远

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三中 626001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生活化教学策略强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精选生活素材,激活课堂活力

知识源于生活本身,这一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课程内容与学生日常紧密相连,实施生活化教学,关键在于精选生活素材。这些素材能将抽象的道德法治概念,转化为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例,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里学习,从而激发兴趣。教师需要将目光投向学生的日常世界,积极发掘家庭内部、校园内外以及更广阔社会天地中的鲜活教学资源。比如,探讨“家庭美德”时,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聊聊自家的温馨小事: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或者自己为家人做的一点一滴。这些真实的个人经历,比空洞说教更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尊老爱幼、彼此关爱、勤俭持家等美德的分量。此外,适当引入一些不那么美好的案例也很有必要,像家庭矛盾升级或亲子关系紧张的现象,引导学生剖析背后的原因和负面影响,这样能加深他们对家庭美德价值的理解和重视程度。挑选生活素材时,教师务必重视其代表性和时代感。典型的生活案例,往往能更清晰地揭示道德法治知识的本质和内涵,让学生更容易消化吸收。以“诚实守信”为例,教师不妨引入“商鞅立木为信”、“季布一诺千金”这些流传已久的诚信典范,让学生体会诚信的力量穿越古今。同时,紧扣当下社会现实中的诚信议题也非常重要,例如学术不端、商业欺诈等热点,引导学生思考诚信在现代社会运行中的核心地位,进而培养他们牢固的诚信观念。

2 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生活化场景构建作为课堂实践的重要实施路径,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仿真环境搭建促进知识的内化迁移。在教学设计中融入生活情境再现,能够帮助学习主体在具象化场景中形成认知体验,触发共情机制,从而提升学科素养的培育效能。教育工作者可依据课程目标开发多维互动模块,包括但不限于角色代入、司法模拟、议题研讨等形式。在角色互动模块中,教育者可选取" 公交让座困境 " 或 " 校园人际冲突调解 " 等典型生活命题,组织学习者进行情境重构。通过多角色视角切换,参与者不仅能直观理解社会行为规范,更能在立场转换中建立同理心。以公共交通场景模拟为例,承担老年群体的学习者能切身感受生理机能衰退带来的行动限制,主动让座者则能体认助人行为产生的积极心理反馈,而旁观者群体亦可通过行为观察深化社会责任认知。司法实践模拟作为法治教育的创新载体,对规则意识塑造具有显著作用。教育实施者可选取青少年权益保护相关案例,如校园欺凌事件或财物纠纷处置,指导学习者分组承担审判人员、诉讼代理人、当事人等职能角色。在完整的程序推演中,参与者需系统梳理证据链、辨析法理依据并形成裁判意见。这种沉浸式学习不仅强化了法律文本的实践转化,更使学习者深刻体悟司法程序的严谨性与强制力。

3 开展实践活动,强化知行合一

实践作为验证认知真实性的核心途径,在德育与法治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具象化的活动设计,能够有效促进知识向行为的转化,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深化道德认知与法治观念。教育机构可结合现实需求设计社会实践方案,例如开展基层志愿服务、生态环境维护、法治场馆研学等多元化项目。在基层服务类实践中,青少年通过参与公共空间治理、帮扶独居长者等具体事务,逐步建立社会担当意识与服务理念。以长者关怀项目为例,参与者通过整理居住环境、进行情感陪伴、组织文艺互动等方式传递人文关怀。这类双向交流过程既让服务对象获得情感支持,也使青少年在代际对话中汲取生活智慧,形成价值观的良性互动。生态保护类活动具备独特教育价值。教育机构可策划垃圾分类推广、植被养护、资源节约等主题行动。在废弃物分类指导实践中,参与者可向邻里普及垃圾分类细则及操作流程,这种知识传播过程既强化实践者的责任意识,也推动社区环保共识的形成。而参与植被种植的经历,则能让学生直观体会生态建设的实际价值,在体力劳动中培养可持续发展理念。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精选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和开展实践活动等对策,能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习知识、感受情感、践行行为。在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挖掘和整合生活素材,创设多样化的生活情境,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参考文献

[1] 李峰.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 科学咨询,2022,(21): 250-252.

[2] 莫以丽 . 浅析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广西大新县某中学为例 [J]. 法制与社会 , 2019,(33): 193-194.

[3] 刘东德.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探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03):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