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李兰琴

云南省武定民族中学 666500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核心,以教师的引导为辅助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创设真实的情境,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讨论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最终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探究式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探究式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设计问题等方式,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三)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思维和地理情感等方面。探究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培养地理思维,增强地理情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情境是探究式教学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物展示、实地考察等方式创设真实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到地理问题的探究中。例如,在讲授“城市化”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展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景观的变化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对城市化问题的探究兴趣。

(二)设计问题,引导探究方向

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具有启发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例如,在学习“气候类型”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而两极地区终年寒冷干燥?”“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引导探究,培养探究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提示、点拨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和总结。例如,在探究“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河流地貌的形态特征,分析其对聚落选址的影响因素,如水源、交通、地形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四)交流合作,促进思维碰撞

合作学习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探究。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促进思维的碰撞和拓展。例如,在学习“区域农业发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评价反馈,提升探究效果

评价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价。评价方式可以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等多种形式。评价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态度。例如,在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评价,指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通过评价反馈,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方法,提升探究效果。

结语

总之,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探究式教学策略,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探究、交流合作和评价反馈,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优势。通过探究式教学的不断实践和完善,高中地理教学将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魏彬彬.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 学周刊,2025,11(11):110-112.

[2] 马会媛.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C]//2024 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 2024:1-2.

[3] 李磊毅. 指向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探究[C]// 第二届教育建设与教学改革论坛论文集. 20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