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实践探索

作者

黄大勇

重庆市奉节夔门高级中学校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核心素养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导向。大单元教学强调整合知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以古诗词为例,通过系统学习创作背景、风格特点与文化内涵,能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 (一)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

(一)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语文核心素养涵盖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大单元教学设计将其融入各环节。以小说教学为例,学生通过学习语言风格积累表达,分析情节人物培养思维能力,感受艺术魅力提升审美情趣,理解文化背景增强认同感。

(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大单元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将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比如,在学习说明文单元时,把不同类型的说明文放在一起教学,让学生对比分析不同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结构特点等,学生能够更系统地掌握说明文的知识,避免了重复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师能够更全面地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目前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够深入

部分教师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理解不透彻,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不能很好地将核心素养融入其中。例如,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的要求脱节。

(二)单元内容整合缺乏系统性

有些教师在进行单元内容整合时,只是简单地将几篇课文拼凑在一起,没有充分考虑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顺序。比如,在散文单元教学中,没有按照散文的不同类型和风格进行合理编排,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的教学评价大多还是以传统的考试成绩为主,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全面评价。在大单元教学中,没有建立起与核心素养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在语言运用、思维发展等方面的进步和不足。

四、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依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核心素养是教学的目标指向。在设定大单元教学目标时,要将两者有机结合。例如,在学习古诗词单元时,依据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阅读的要求,结合核心素养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要求,设定教学目标为让学生能够欣赏古诗词的意境美,体会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了解古诗词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二)体现整体性和层次性

大单元教学目标要具有整体性,涵盖语文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将目标分为不同的层次。以议论文单元教学为例,初级目标可以是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论证方法;中级目标是能够分析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高级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议论文的写作和批判性思考。

五、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一)整合教材内容

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筛选和整合,将具有相似主题、体裁或表现手法的课文放在一起。比如,将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整合为写景散文单元,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体会不同作家写景的方法和技巧,感受不同的语言风格。

(二)拓展课外资源

结合教学内容,引入相关的课外资源,如文学作品、影视资料、文化讲座等。在学习《骆驼祥子》时,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观看相关的电影改编版,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老舍的创作风格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情境的创设

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例如,在学习书信单元时,创设为贫困地区儿童写信的情境,让学生在写信的过程中掌握书信的格式和语言表达技巧,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

(二)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在学习小说单元时,提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七、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阅读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精读、略读、批注阅读等活动。在学习文言文单元时,让学生通过精读课文,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含义和语法结构;通过略读拓展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量;通过批注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思考能力。

(二)写作活动

根据大单元的主题和学习目标,设计不同类型的写作活动。在学习人物描写单元后,让学生进行人物传记的写作,运用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讨论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观点。在学习议论文单元时,让学生就某个热点话题展开讨论,运用所学的论证方法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八、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多元化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还应包括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可以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等方面进行;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学生互评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二)多样化评价方式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活动参与度等方面进行;终结性评价可以通过考试、项目作业等方式进行。例如,在学习戏剧单元时,除了进行期末考试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根据表演的情况进行评价,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教学质量。尽管实践中仍存在问题,但通过明确目标、整合内容、创设情境、设计活动和构建评价体系,可不断完善该教学模式。未来还需广大教育工作者持续探索与实践,以更好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何德英 .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探索与案例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4,(11):124-126.

[2]毕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思政课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D].三峡大学 ,2023.

[3] 时雪芳.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3,(10):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