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跨学科视角下小学语文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探究

作者

钟小萍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二实验小学

引言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的推行,跨学科主题学习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议题。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与文化自信的重任。然而,传统语文教学往往陷入“重知识传授、轻实践应用”的窠臼,学生虽能背诵诗词、分析文本,却难以将语言能力迁移至真实情境。例如,在写作中常出现内容空洞、缺乏细节的问题,根源在于缺乏对生活与文化的深度体验。

一、跨学科视角下小学语文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融通与思维发展

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主题式综合实践,以语文为纽带串联多学科知识,推动学生从单一思维转向复合思维。例如,在“诗词中的自然密码”主题中,学生解读古诗时需结合科学知识分析物候现象,运用美术技能绘制诗意图景,借助地理知识探究诗人行迹。这种融合式学习打破学科边界,使学生在解决“如何用科学视角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等真实问题中,形成“语言—科学—艺术”的立体认知结构,培养批判性思维与知识迁移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链接生活情境,提升语言运用与问题解决能力

传统语文教学常脱离生活实际,而跨学科实践将语言学习嵌入真实情境。例如,在“社区文化地图”主题中,学生需通过采访居民、查阅档案完成语文写作任务,同时运用数学统计社区人口结构,借助信息技术制作电子地图。此类活动使学生意识到“语言不仅是工具,更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在撰写调查报告、设计解说词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表达的精准性与感染力,学会用语文思维解决“如何优化社区文化活动”等现实问题。

(三)传承文化基因,培育综合素养与家国情怀

跨学科实践为文化传承提供创新路径。例如,在“传统节日里的中国智慧”主题中,学生阅读《元日》等古诗理解节日内涵,通过科学实验探究“爆竹燃放原理”,用劳动课制作传统美食并撰写说明书。这种“知—行—创”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触摸文化脉络,在科学探究中理解文化逻辑,在劳动实践中传承文化技艺,最终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成长为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

二、跨学科视角下小学语文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实践策略

(一)以主题统整学科资源,构建跨学科知识网络

在跨学科教学中,教师需以教材文本为核心,深度挖掘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内在关联,打破学科界限,实现知识网络的有机融合。例如,在教授《燕子》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燕子”为主题展开跨学科探索:科学课上,学生通过观察燕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迁徙规律,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语文课上,学生研读文本中描写燕子的优美语句,学习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展现燕子的灵动;美术课上,学生以“燕子飞行姿态”为创作主题,用画笔捕捉燕子的动态美,并尝试用文字描述画面意境。最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燕子科普小报”,将语文的描写技巧、科学的生态知识、美术的视觉表达融为一体。此类活动不仅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培养其跨学科整合能力,使其在“语言—科学—艺术”的交织中形成立体认知结构,提升综合素养。

(二)以项目驱动实践探究,解决真实情境问题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以真实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能力的协同发展。例如,在“家乡文化传承”主题项目中,学生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分组完成《家乡传统节日手册》的编写任务:语文组负责挖掘节日背后的历史典故与文化内涵,撰写生动有趣的传说故事与习俗介绍;美术组结合节日特色设计插图,运用色彩与构图展现节日氛围;数学组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社区居民参与节日活动的频率与偏好,用图表呈现数据;音乐组搜集整理地方民谣,分析其旋律特点与文化意义。手册完成后,学生以“文化小使者”身份在社区展览中推广,向居民讲解节日文化。此类项目不仅强化学生的语言组织、数据分析与艺术表达能力,更使其在真实情境中感受文化传承的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与文化自信。

(三)以技术赋能学习体验,拓展实践空间维度

利用虚拟现实、在线协作等技术工具,创设沉浸式学习环境。例如,在“面面俱到”主题活动中,学生通过 VR 设备体验古代面食作坊,结合语文诗词分析面食文化内涵;在数学课上计算食材配比,最终动手制作面点并撰写实践报告。此类活动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实践深度融合,使学生在虚拟与现实的交互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数字化时代的综合素养。

(四)以多元评价促进反思,关注学习过程成长

建立“过程性 + 终结性”评价体系,全面记录学生跨学科学习表现。例如,在“四季的奥秘”主题中,教师通过学习档案记录学生的观察日志、思维导图与实验报告,通过小组合作互评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贡献度与协作能力。最终,学生以“四季诗歌朗诵会”或“科学实验视频”形式展示成果,教师结合知识掌握、创新思维与情感态度进行综合评价。此类评价机制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思维发展与能力提升。

结语

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改革中“破界融合”的生动实践。它以语文为原点,辐射科学、艺术、社会等多维领域,让学生在“解构文本—联结生活—重构认知”的过程中,将语言学习转化为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当学生以“小科学家”的身份探究诗词中的物候密码,以“文化传承者”的角色编写家乡节日手册,以“生态观察员”的视角记录校园动植物时,语文不再局限于课本的字词句篇,而成为连接知识、生活与文化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窦桂梅.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论: 理论重塑与实践创新[J]. 课程. 教材 . 教法 ,2025,45(04):75-83.

[2] 李晓红 .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 [J]. 亚太教育 ,2024,(24):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