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游戏精神视角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困境与突破策略

作者

赵明

昆山高新区九方城幼儿园

一、理念认知偏差导致课程游戏化流于形式的困境与转变策略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推进过程中,部分教师和管理者对游戏精神的内涵理解不深刻,存在理念认知偏差。一些幼儿园将课程游戏化简单等同于在课程中添加游戏环节,或者将游戏仅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未能真正将游戏精神贯穿于课程设计与实施全过程。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过度强调游戏的教学目标,对游戏过程进行过多干预和控制,限制了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导致游戏失去了原有的趣味性和教育价值,课程游戏化流于形式。

为突破这一困境,需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幼儿园应组织教师开展系统的培训学习,深入解读游戏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帮助教师理解游戏不仅是幼儿的学习方式,更是幼儿的生活方式,其核心在于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教师要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减少对游戏过程的不必要干预,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探索和表达空间。同时,幼儿园管理者要发挥引领作用,将游戏精神融入园所文化建设,营造支持课程游戏化的良好氛围,推动全体教职工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真正实现课程游戏化从形式到内涵的转变。

二、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制约课程游戏化发展的困境与提升策略

教师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的关键,但目前教师专业能力不足成为制约课程游戏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教师缺乏对游戏精神的深入理解,在课程设计中难以将游戏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导致课程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在游戏组织与指导过程中,教师不能准确把握介入时机和指导方法,要么过度放任,使游戏活动缺乏引导而混乱无序;要么过度干预,抑制了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与解读能力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需求和发展契机,难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是突破这一困境的关键。幼儿园应加强教师培训,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如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参与游戏化课程设计工作坊、开展教师间的观摩研讨活动等,帮助教师提升对游戏精神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掌握游戏与课程融合的方法和策略。同时,鼓励教师进行实践反思,通过撰写教育随笔、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总结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此外,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为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和实践平台,促进教师在课程游戏化实践中不断成长,提高教师实施课程游戏化的专业水平。

三、游戏资源匮乏影响课程游戏化质量的困境与丰富策略

游戏资源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支撑,但目前许多幼儿园存在游戏资源匮乏的问题。一方面,游戏材料种类单一、数量不足,且更新不及时,无法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游戏需求。例如,一些幼儿园的游戏材料以积木、拼图等传统玩具为主,缺乏具有创新性和教育性的低结构材料和生活化材料,难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和创造力。另一方面,游戏场地和空间有限,户外活动区域划分不合理,室内游戏区域设置缺乏灵活性和开放性,限制了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此外,数字化游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足,未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游戏化中的作用。

为丰富游戏资源,提升课程游戏化质量,幼儿园应多渠道拓展游戏资源。在游戏材料方面,鼓励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和制作生活化、低结构的游戏材料,如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手工玩具、收集自然材料进行创意游戏等,同时合理配置购买具有教育价值的成品玩具,定期更新游戏材料,保持幼儿的游戏新鲜感。在游戏场地和空间规划上,优化户外活动区域设计,合理划分运动区、建构区、种植区等不同功能区域,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边角空间创设室内游戏区域,增加游戏区域的开放性和互动性。此外,加强数字化游戏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利用多媒体设备、教育 APP 等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游戏学习资源,丰富课程游戏化的形式和内容。

四、课程设计不合理阻碍课程游戏化实施的困境与优化策略

当前,幼儿园课程设计不合理是影响课程游戏化实施的重要因素。部分幼儿园课程目标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与游戏精神所倡导的全面发展理念相悖。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存在脱离幼儿生活经验和兴趣需求的现象,课程内容缺乏趣味性和情境性,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环节过于紧凑,留给幼儿游戏和自主探索的时间不足,且游戏活动与教学内容的衔接不够自然,导致课程游戏化实施效果不佳。

优化课程设计是突破这一困境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应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以游戏精神为指导,制定全面、合理的课程目标,注重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在课程内容选择上,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挖掘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将课程内容融入到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合理安排课程实施过程,减少集体教学时间,增加幼儿自主游戏和探索的时间,确保游戏活动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自然衔接。例如,在数学课程中,通过设计 “超市购物”“搭建积木计数” 等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实现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实施。

五、家园协同不足限制课程游戏化推进的困境与合作策略

家园协同合作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但目前家园协同不足严重限制了课程游戏化的发展。部分家长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存在误解,认为游戏不能让幼儿学到知识,更倾向于让幼儿接受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育,对幼儿园开展的课程游戏化活动支持度不高。此外,家园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幼儿园未能及时向家长宣传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和价值,家长也无法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游戏学习情况,导致家园教育理念不一致,难以形成教育合力。

加强家园合作是突破这一困境的必要举措。幼儿园应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游戏精神和课程游戏化的教育理念,让家长了解课程游戏化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同时,建立常态化的家园沟通机制,利用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等平台,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游戏学习情况,分享课程游戏化的活动案例和教育成果,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活动,如亲子游戏、家长助教等,让家长亲身体验游戏化教育的魅力,提高家长对课程游戏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形成家园协同推进课程游戏化的良好局面。

总结​

游戏精神视角下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改革方向,但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着理念认知偏差、教师专业能力不足、游戏资源匮乏、课程设计不合理和家园协同不足等诸多困境。通过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素养、丰富游戏资源、优化课程设计和加强家园合作等突破策略,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推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深入发展。未来,幼儿园、教师、家长和社会应共同努力,进一步深化对游戏精神的理解和运用,不断探索课程游戏化的创新实践路径,为幼儿创造更加优质、富有游戏精神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明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J]. 学前教育研究,2023(06):55- 61.

[2]王成云。游戏精神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与实现 [J]. 幼儿教育,2022(12):32-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