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心理特征下初中班级管理的赋能策略
赵江鸿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星云街道大街中学 652600
一、引言
青春期是个体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初中生在这一阶段身心发展迅速,心理特征呈现出显著变化。自我意识的觉醒、情绪情感的复杂多变、人际交往需求的增加等,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成长,也给初中班级管理带来诸多挑战。在教育实践中,学生因学业压力、人际矛盾等问题产生焦虑、退缩甚至极端行为的现象屡见不鲜,凸显出学生抗逆力不足的现状。抗逆力作为个体在面对逆境时有效应对并实现自我成长的能力,将其融入初中班级管理,通过赋能策略帮助学生提升抗逆力,成为化解管理难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青春期心理特征的初中班级管理赋能策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可操作的实践指导。
二、青春期心理特征对初中班级管理的挑战
2.1 自我意识增强与班级管理权威的冲突
进入青春期后,初中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开始追求独立与自主,对外部权威产生质疑。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不再盲目服从教师指令,更倾向于表达个人观点和需求。例如,在班级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因规则与自身想法不符而消极执行或公然反抗,导致班级管理权威受到挑战,管理效率降低。
2.2 情绪波动大引发的班级管理不稳定因素
青春期学生的情绪具有强烈性、两极性和冲动性特点。学业竞争、同伴关系等因素易引发学生情绪的剧烈波动,如因考试失利而情绪低落、因与同学发生矛盾而情绪爆发等。这些不稳定情绪不仅影响学生个人的学习状态,还可能在班级中引发连锁反应,破坏班级和谐氛围,增加班级管理的难度。
2.3 人际交往敏感带来的班级人际关系处理难题
初中生对同伴关系高度重视,渴望获得他人认可与接纳,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又表现出敏感、脆弱的一面。小团体的形成、友谊中的矛盾冲突等问题频繁出现,若处理不当,易引发校园欺凌、冷暴力等不良现象,干扰班级正常秩序,对班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三、抗逆力培养与初中班级管理赋能的理论关联
抗逆力理论认为,个体的抗逆力由外部支持因素、内在优势因素和效能因素共同构成。外部支持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提供的资源与关怀;内在优势因素指个体自身具备的积极特质,如乐观、坚韧等;效能因素则涉及个体在学习、社交、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将抗逆力培养融入初中班级管理,通过构建支持性班级环境、激发学生内在优势、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能够有效实现班级管理的赋能目标。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组织团队活动、建立沟通机制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外部支持;通过鼓励学生自我探索、发现个人特长等方式激活内在优势;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效能因素,最终促进学生抗逆力的提升。
四、基于抗逆力培养的初中班级管理赋能策略
4.1 构建支持性关系,营造温暖包容的班级氛围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权威型管理方式,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沟通交流。在班级事务决策中,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如在制定班级奖惩制度时,组织学生共同讨论,让学生感受到自身被尊重,增强对班级的归属感。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性格、学习能力的学生采取个性化的沟通方式,及时给予关心与支持。
促进和谐互助的同伴关系:通过组织多样化的班级活动,如小组合作学习、户外拓展、主题班会等,为学生创造互动交流的机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建立班级互助小组,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相互帮助,如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与后进生结对帮扶,共同进步。此外,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与理解,及时化解同伴间的矛盾冲突,营造和谐友好的班级人际关系。
4.2 塑造积极认知,培养学生乐观坚韧的心态
开展挫折教育主题活动:在班级中定期开展挫折教育主题班会、讲座等活动,通过分享名人战胜挫折的故事、分析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例如,组织“我的挫折故事”分享会,让学生讲述自己遇到的困难及解决过程,帮助学生明白挫折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培养其直面挫折的勇气。
强化积极的自我暗示与激励: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鼓励学生每天写下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增强自信心。设立班级“成长树”,让学生将自己的小目标、小成就写在卡片上贴在树上,定期回顾与分享,在班级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教师在日常管理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与表扬,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4.3 强化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应对逆境的综合素质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在班级管理中,设置模拟情境,如模拟班级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合作完成复杂任务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例如,在模拟班级卫生评比失利的情境中,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开展情绪管理专题课程或活动,教授学生情绪识别、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的方法。如通过角色扮演、情绪卡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识别不同情绪,并引导学生采用合理宣泄、转移注意力、积极自我对话等方式调节负面情绪。同时,鼓励学生记录情绪日记,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提高情绪管理的自觉性。
五、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青春期心理特征对初中班级管理的挑战,结合抗逆力培养理论,提出了基于抗逆力培养的初中班级管理赋能策略。研究表明,将抗逆力培养融入班级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抗逆力水平,化解班级管理难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本研究仅在单个班级进行实践探索,研究范围和样本数量有限。未来研究可扩大实践范围,开展多校对比研究,进一步完善赋能策略;同时,深入探讨如何将抗逆力培养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 韩晓伟 .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有效策略探究 [J].知识文库 , 2024,40(07): 76-79.
[2] 周祎 . 提高初中生抗逆力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D]. 江西 : 南昌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