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知行合一,习以惯之

作者

陈旭莹

义乌市后宅街道鹤田小学 322000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形成基本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和能力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低年级学生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情况,主要表现为预习意识薄弱、课堂专注度不够、作业完成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效果还会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探索科学有效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践研究发现采用适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的教学方式,建立系统的习惯培养机制,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也是保证学习习惯持续养成的重要因素。

1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1.1 学生数学学习习惯表现形式

通过日常教学观察和调查发现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多种不同的习惯特征。在课前准备方面,部分学生缺乏预习意识,上课前未能提前翻阅教材,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缺乏基本了解,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听课不专心、笔记记录不完整、练习不积极参与等现象,在作业完成方面,一些学生书写潦草、数字格式不规范、演算过程混乱,甚至出现抄袭现象。解决应用题时,不习惯仔细审题,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经常出现想当然的解题方式,部分学生养成了依赖计算器的习惯,心算和笔算能力较弱,课后复习方面,很多学生没有及时整理当天所学知识的习惯,对错题也缺乏改正和总结,导致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学习效果不理想[1]。

1.2 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因素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首先是学生个体因素,包括学习兴趣、注意力水平、心理特点等。有些学生天生对数字敏感,学习兴趣浓厚,更容易养成良好习惯;而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走神,影响学习习惯的形成,其次是教学环境因素,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氛围、同伴互动等都会对学生习惯培养产生重要影响,生动有趣的课堂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良好习惯养成。再次是家庭环境因素,家长的重视程度、辅导方式、学习氛围等直接影响学生在家的学习状态,家长过分焦虑或放任都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学校的硬件设施、课程安排、作业布置等外部条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习惯的培养效果。

2 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策略

2.1 课堂教学中的习惯培养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可以通过设置趣味性的数学导入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课前预习习惯。如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在讲解新知识时,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听讲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设置适当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学会整理思路,理清解题步骤。在练习环节,鼓励学生规范书写,养成清晰记录解题过程的习惯,针对不同难度的题目,设置相应的思考提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维习惯,课堂总结环节,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所学知识点,培养知识梳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为课后复习打下基础[2]。

2.2 家校配合中的习惯养成途径

家校协同是保证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持续养成的重要途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建立家校联系册,定期记录学生在校表现和在家学习情况,促进信息互通。教师需要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可以组织家长培训讲座,介绍科学的辅导方法,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习惯培养技巧,鼓励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制定合理的作息计划,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可以开展亲子数学活动,通过游戏化的形式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数学学习中,增进亲子互动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议家长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孩子的学习自信心,让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充满乐趣。

3 结语

通过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实践发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合适的培养策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既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习惯培养,也要重视课外延伸活动的作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既要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也要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只有将这些要素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知行合一,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也是保证习惯养成效果的重要保障,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科学的指导,学生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仁道 .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J/OL].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1(09)[2021-01-01].

[2] 侯孝飞 . 小学写话教学生活化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 [D]. 江苏省 : 江苏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