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家校协同困境与破局路径
吴战国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四中学 271400
1 初中班级管理中家校协同的困境剖析
1.1 沟通渠道不畅,信息传递受阻
当前,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家校沟通提供了丰富的渠道,如微信、QQ、家校沟通平台等,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渠道并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方面,部分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班级群中的消息,导致重要通知、学生动态等信息无法及时接收。例如,老师在班级群中发布了关于学校活动报名的详细信息,但一些家长因未及时查看消息,错过了报名时间,使得学生失去了参与活动的机会。另一方面,沟通方式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老师在班级群中发布的信息往往是面向全体家长的统一内容,难以满足不同家长对孩子个性化教育的需求[1]。
1.2 责任划分模糊,家校角色错位
在家校协同中,学校和家庭的责任划分不明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自己只需要提供物质支持即可,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参与。例如,有些家长很少主动与老师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也不闻不问,将所有的教育责任都推给老师。而有些老师则过度依赖家长,将一些本应属于学校教育范畴的工作,如批改作业、监督学生学习等,过多地交给家长去完成。这种责任划分的模糊和角色的错位,不仅导致家校之间相互抱怨,也使得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无所适从,无法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1.3 教育理念差异,协同难以达成共识
学校和家庭由于教育环境、教育背景和教育目标的不同,在教育理念上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和规范进行教学。而部分家长则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只有成绩好才能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兴趣爱好发展等方面重视不足。例如,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但一些家长却认为这些活动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不支持孩子参与[2]。
1.4 信任基础薄弱,家校关系紧张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家校之间的信任基础薄弱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存在质疑。当孩子在学校出现学习成绩下滑、与同学发生矛盾等问题时,部分家长往往将责任归咎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或管理不善,而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老师对家长的教育配合度也存在不满。当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或教育任务得不到家长的积极响应和配合时,老师会认为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教育,从而影响了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
2 初中班级管理中家校协同的破局路径探索
2.1 优化沟通渠道,实现有效信息传递
为了提高家校沟通的效率和效果,学校和老师应优化沟通渠道,采取多样化、个性化的沟通方式。首先,建立分层分类的沟通机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如学习成绩、行为表现等,将家长分为不同的群体,针对每个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沟通方案。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家长,老师可以定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制定辅导计划;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家长,老师可以分享一些拓展学生能力的方法和资源。其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多元化的沟通平台。除了微信、QQ 等常用的沟通工具外,学校还可以开发专门的家校沟通APP,设置通知公告、作业布置、学习反馈、在线交流等功能模块,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同时也便于老师与家长进行实时沟通和交流。
2.2 明确责任边界,强化家校协同合作
要解决家校责任划分模糊的问题,学校和家庭应明确各自的责任边界,建立清晰的责任体系。学校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应承担起教育教学的主要责任,包括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同时,学校也要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和支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等方式,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和水平。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承担起对孩子的生活教育、品德教育和情感教育等责任,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
2.3 加强理念融合,达成家校教育共识
为了消除家校之间的教育理念差异,实现教育共识,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教育理念的交流与融合。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开展教育沙龙等活动,向家长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例如,学校可以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举办关于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讲座,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同时,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与老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共同寻求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2.4 构建信任桥梁,营造和谐家校关系
信任是家校协同的基础,要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学校和家庭应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同构建信任桥梁。学校和老师要以专业的教育素养和高度的责任心赢得家长的信任。老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在校情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学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杜绝体罚学生、歧视学生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家长要尊重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理解老师的工作压力和困难,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当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家长要保持理性和冷静,与老师进行友好的沟通和协商,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结语
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家校协同是系统工程,需从机制、理念、制度、技术等维度突破困境。通过构建立体沟通机制、打造共育课程、建立清晰制度、创新技术模式,能整合家校资源,形成育人合力。初中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家校协同的重要性,持续探索协同路径,让核心素养培养在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中落实。
参考文献
[1] 张爱芳 . 家校社协同背景下初中班级管理育人一体化路径探索[J]. 当代家庭教育 ,2025,(02):37-39.
[2] 李轩 , 王文娜 , 张觉中 .“双减”背景下初中家校协作教育新模式 [J]. 天津教育 ,2025,(11):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