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体验,打开习作的另一扇门

作者

邓金华

南昌市育新学校红谷滩分校 330038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学生写起这类习作要不为难情绪较多,要不就是写得较为单薄平淡。一方面学生兴趣未调动起来;一方面无内容可写,或者是不会抓取素材;三是缺乏一定的方法。正如教育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到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同时“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展开,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因此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如何让学生习作变得丰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习作,提升习作能力,多元体验,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一、开体验之窗,丰富习作之素材。

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创设真实的体验情境,让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学会发现,学会积累,学会表达。

(一)创设竞技情境,调动学生体验。

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学生竞技活动情境,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在比赛竞技中,一方面能很好地诱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给学生带来的体验会更加鲜明,感受更加深刻,更容易捕捉到习作需要的素材。如扳手腕、画鼻子、竖鸡蛋、辩论赛、成语接龙……“扳手腕”活动情境中,男生欢呼雀跃,女生也不示弱……《我是大力士》《巾帼不让须眉》《男子汉大豆腐》等一篇篇习作新鲜出炉。

“踢毽子”活动情境中,女生情绪高涨,男生纷纷挑战……《我和老师“单挑”》《蝴蝶飞》《“打花”高手》等习作再一次让我们享受到体验带来的快乐,文字带来的感动。

(二)移植生活情境,丰富学生体验。

生活情境,是指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因为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往往也容易忽视,移植到教室之后,参与的环境发生了改变,学生因此变得更加主动的参与,更加细致,更加耐心。例如泡茶、包粽子、包饺子、吃核桃、泡胖大海,对这样一件件平常的事,学生在教室里却是很惊异很神奇,显示出了不一样的热情和态度。

(三)拓展游戏情境,优化学生体验。

游戏向来是学生的最爱,马斯洛也认为处于高峰体验的人具有最高程度的认同,最接近其真实自我,最富有个人特色。通过对游戏的开展,创新游戏等活动,很好地优化了学生的体验,“萝卜蹲”,姿态百出,让我们笑疼了肚子;“斗鸡”,让我们见识了真正的男子汉;“倒爬”,操场上的我们用笑声震破了蓝天;这样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维的前提,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在游戏中孩子们既获得了生活的快乐,又敏锐了体验,丰富了习作内容,让学习变得轻松快乐。

(四)融合学科情境,深化学生体验。

跨学科融合,让学生在一个活动中多元成长,多元收获,核心素养得到多方面的拓展。结合科学课,让学生“冻冰花”“月相圆缺与诗人”等,“种豆芽”取材容易,豆芽易种,生长时短,操作方便。让孩子们种豆芽喝什么长得快?豆芽生长与音乐有关吗?豆芽能长出红色吗?还可以画一画绿植的生长,通过与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多学科的融合情境,学生不仅收获惊奇的体验,学科素养得到多元提升,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乐于表达的兴趣。

二、练体验之法,拓展习作之技巧。

体验,其实就是通过亲身经历、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通过方法训练,让学生在体验中习得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习作的技能。

(一)观察有法,下笔清晰。

这些体验如何才能丰富起来呢?以“养蚕”体验为例,实践调动感官进行“观察”训练,如,观其“行”,用智慧的双眼观察蚕宝宝的“行色”。体形怎样的,爬行怎样的,肤色是怎样的,会有变化吗;听其“音”,用敏锐的耳朵听一听,听听蚕宝宝的吃桑叶的声音,行走的声音,唱歌的声音;闻其“味”,(尝其味,比如喝茶,吃冰淇淋,吃鸡腿。)用灵敏的鼻子闻一闻,闻闻蚕宝宝的味道,闻闻桑叶的味道,闻闻蚕粪的味道;触其“感”,用手指、手掌接触蚕宝宝的身体,感受宝宝的体质,感受宝宝的体温等。

(二)时间定格,下笔细致。

情境创设给了学生习作内容,破解了学生素材选择困难,但小学生的即时观察,关键细节不是很容易把握和捕捉。通过“定格”方法——照片(老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实现“情境再现”,或者在关键环节设置“时间停止”,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发现,和充分地观察关键环节,对细节进行速写补白,或对连续动作进行分解,多次反复的训练让学生习得技巧。学生方法的习得在体验活动中训练、迁移最终形成核心素养,让习作中的观察变得有方向、有次序、有方法。

(三)比较综合,下笔精准。

同类活动体验情境设置的时候,对活动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提升认知,思维能力,写出不一样的精彩。如,生活技能类的包饺子、包粽子,泡茶和泡胖大海,虽有类似的动作和参与感,但由于主要的道具物品各具特点,通过比较更能凸显出描写叙述的聚焦;又如“踢毽子”引导学生对不同选手(男女生差异、胖瘦差异、高矮差异、性格差异)观察比较,动作速度、节奏把控、身体协调、神情表现等;又如,“扳手腕”“萝卜蹲”,一个是双人竞技,一个是多人游戏,在写(上转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