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
崔汉昌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粥店街道成人教育中心学校 271000
摘要: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好奇心和敏感性,能够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能力。本文将探讨有效的方法,以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些方法包括教师树立问题意识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创设问题意识的教学环境等。通过这些方法的实施,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引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关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状况。教师要帮助学生提升问题表达能力,引导他们清晰、准确地表达问题。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在提问的同时,学会寻找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同时也需要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学生才能真正培养起对历史问题的敏锐观察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一、问题意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问题意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和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可以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从而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问题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思考并评估各种不同的历史观点和解释,从而培养他们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分析和批判能力,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最为重要的是,问题意识还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去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学生需要通过查找书籍、浏览互联网、采访、实地考察等方式获取所需的信息,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问题的深度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让他们在历史学习中成为主动的、独立思考的学习者,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知识。同时,问题意识也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真正理解历史的基础上,形成独立思考和持续学习的习惯。
二、问题意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问题意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首先,一些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重视知识的灌输,注重背诵和记忆历史事件,而忽视了问题的引导和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需要更新,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激发他们的思考。其次,一些历史教学中存在着题目单一和表面的问题。即便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但题目往往局限于基本知识的掌握,缺乏深入的思考。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层面,缺乏对历史事件深入挖掘的能力。再次,一些学生在历史问题探究中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动力。他们往往更倾向于被动接受教师的安排和指导,对于提出问题和展开研究的过程缺乏积极性。种情况可能与学生的学习环境、评价体系等有关,需要寻找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推动问题意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当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
三、问题意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和建议
3.1教师要树立问题意识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树问题意识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并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历史问题的原因、影响、解决方法等方面。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主研究和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培养他们主动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需要设计一些启发式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解决历史问题。这些任务可以是小组合作、展示、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提高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能力。总之,教师在初中历教学中应当树立问题意识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应当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知识,以更好地适应问题意识教学的要求。
3.2教师要创设问题意识的教学环境
问题意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们创设问题意识的教学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教学形和引人入胜的历史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对历史问题的兴趣和思考。可以使用多媒体素材、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问题意识。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历史场所,或者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通过实践的方式,学生可以体验到历史问题的真实性和复杂性,从而培养问题意识。教师还可以设计情境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展开思考和研究。教师可以根据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情节,设计故事情节、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问题,并主动提出问题。由此可知,教师要创设问题意识的教学环境,需要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提供实践机会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同时,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注重评价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而非只关注答案的正确与否。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结束语
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通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和敏感,我们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思辨能力,使其变得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历史学习。教学中要强调通过引导学生提问、激发思辨意识、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探究性学习等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才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成为具有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高亮.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求知导刊,2023(20):23-25.DOI:10.14161/j.cnki.qzdk.2023.20.039.
[2]王和.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实践——以部编人教版教材为例[J].教育界,2022(35):65-67.
[3]马德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2022(25):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