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融入德育的实践探索
卢方吉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中学 443000
引言
教育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初中物理教学既要传授科学知识,也要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物理学科有很多德育元素,比如严谨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等,但是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只重视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忽略德育内容渗透,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认知停留在知识层面,缺乏品德提升,所以探索初中物理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有效路径很有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开展、教学评价完善三个方面,讲初中物理教学融入德育的实践策略。
一、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品德培养并重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初中物理融入德育要在目标里结合知识和品德。教师定目标时,既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和技能,还要找出教学里的德育因素,定具体品德目标,比如实事求是的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关注社会的责任等,目标要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能操作,让德育和知识目标互相促进。
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为例,知识目标是会用刻度尺、停表测量长度和时间,掌握读数和记录方法;能力目标是通过测量活动提升观察和动手能力;德育目标是让学生在测量中明白严谨的重要性,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测量课本长、宽、厚度,要求多次测量记录数据,有学生因数据不同想改数据,教师说科学测量要认真,数据不同可能是方法或工具问题,要检查步骤重新测,学生照做后得到准确数据,学会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堂教学开展:挖掘德育元素自然渗透
课堂教学是渗透德育的主阵地,教师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将其与知识讲解、实验探究、生活应用等环节有机融合,避免生硬说教,实现德育的自然渗透。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德育元素的挖掘。比如,部分学生缺少严谨的科学精神,教师便可以结合有趣的物理故事和物理学家的名人趣事来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严谨的科学精神带给自己的提升,这就像是一个标杆,能够让学生引以为戒,针对每一次实验进行更加完善的研究和学习!
在“声现象”教学中,教师讲伽利略观察琴弦振动,提出声音由振动产生,经反复实验得出结论的故事,告诉学生科学探索需要耐心坚持,遇到困难别放弃;在“探究声音传播条件”实验中,小组因真空罩密封不严,声音减弱不明显,想放弃,教师鼓励大家一起分析原因调整装置,学生分工合作,有的检查密封,有的查资料,最后完成实验,既学了知识又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坚持的品质。
三、教学评价完善:多元评价关注品德表现
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品德表现,不能只看知识掌握情况,教师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从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评价学生,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方式,全面反馈学生情况,激励学生进步。想要实现初中物理与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师就必须基于完善的教学评价系统来确定学生真实缺少的东西,比如严谨的科学精神、互帮互助的友善精神等等。教师可以教学评价为基础,为学生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比如部分学生忽视了互帮互助对自己的影响,教师便可以设置小组学习方案,让学生能够在小组中找到互帮互助的快乐!
以“质量和密度”单元评价为例,分知识技能评价、过程性评价、品德表现评价三个维度,在测量固体密度实验中,有学生操作规范、主动帮同学,教师表扬其严谨态度和乐于助人精神;有学生随意记录数据、不认真参与小组任务,教师指出问题希望其改进,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能认识自己不足,教师能调整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准备相应的砝码,先让每个学生去单独测评,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分组,让学生担任小组中的一项职责,这个职责需要是学生的弱项,如果学生在小组中无法完成,教师就可以让其他小组成员帮助他,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精神,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德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结语
初中物理教学和德育融合是落实育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教学目标要设计知识和品德两方面,课堂教学要自然渗透德育元素,教学评价要全面关注学生表现,这样物理课堂就能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道德品质。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中能培养学生严谨态度,“声现象”教学中能激发探索精神,“质量和密度”教学中能强化协作意识。实践证明,教师只要用心挖掘教学里的德育资源,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学生就能在学物理知识时提升品德,为全面发展打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程. 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物理德育渗透研究 [J]. 数理天地( 初中版 ), 2023,(24): 18-20.
[2] 戴秀云 . 新课标视域下初中物理德育渗透的实施路径 [J]. 教育与装备研究 , 2023,39(12): 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