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支持下初中数学几何直观素养的渗透
吴莉莉
泉州第五中学 362000
引言
在初中数学教学里,几何直观素养对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发展高级思维很关键。华师大版教材的几何内容编排,虽然注意从直观过渡到抽象,可在传统教学中,像“展示动态过程”“拆解空间结构难”“实际问题难转化”等痛点,限制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而信息技术的加入,可以给培养几何直观素养带来“可视化、能操作、可迁移”的新机会,能有效帮助学生在直观体验里建立知识、发展思维。
一、动态演示:突破概念抽象性,培育数学抽象素养
针对几何概念的抽象性特点,我们可以借助几何画板、GeoGebra这些工具,把图形的运动过程动态展示出来,把抽象概念变成能看见的场景。引导学生可以观察动态变化里不变的东西,自己总结出概念的本质,实现从直观感觉到数学抽象的思维提升。这个办法符合初中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慢慢发展的认知特点,能帮学生打破只看静态图形理解的限制。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中“旋转的性质”时,教师可以使用几何画板设计三层动态演示:可以先播放 Δ ABC 绕点 O 顺时针旋转 60∘ 的动画,用红色轨迹线标出来顶点 A 的运动路线,并用虚线动态连接对应的点,从而很清楚地看到“OA L=N OA'”“ ∠AOB=∠ A'OB'”这些相等的关系;接着可以让学生自己把旋转中心 O 拖到三角形里面、边上等不同地方,把旋转角度调成 180∘ °、 30∘ 等等,观察发现“不管旋转中心和角度怎么变,旋转前后的图形一直全等”;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动态演示的结果,用数学语言总结旋转的本质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动态观察—找特点—建立概念”的方式,自然而然培养了数学抽象素养。就如某个学生在课堂记录里写的:“原来旋转就是图形绕一个点‘转圈圈’,但转完后大小、形状都不变,只是位置变了。”
二、虚拟建模:解构空间几何体,发展逻辑推理素养
可以通过 3D 建模软件(像 3DMax、GeoGebra3D)做出可以交互的几何模型,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几何体的结构特点,通过拆开组合体、测量关键数据,在“直观观察—逻辑分析—推导公式”这个过程里,提高空间推理能力,从而打破传统教具展示的限制,能让学生对复杂几何体进行动态拆解和量化分析,符合初中学生“在做中学”的认知规律。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侧面积”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 3D建模软件旋转着观察圆锥模型,直观地看到底面圆半径 r、母线 l 和侧面曲面的空间关系,发现“母线和底面半径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接着可以播放“侧面展开”的动画,学生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侧面慢慢展开成扇形,还知道了“母线 l 对应扇形半径,底面圆周长 2πr 对应扇形弧长”;接着,还可以引导学生测量不同参数下模型的数据(比如1=5cm , 1=10cm 时,扇形面积 =1/2×2πr×l=πrl, ),再通过改变r、l 的数值多验证几次;最后组织小组讨论“为什么圆锥侧面积公式能这么推导”,有的学生用“把曲面无限分割成小三角形”这种极限思想解释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把空间图形变成平面图形”的逻辑推理,就像小组汇报中提到:“就像把圆锥‘扒开’铺平,曲面变成了扇形,所以侧面积就是扇形的面积,这和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是有联系的。”
三、交互探究:链接实际问题,提升数学建模素养
可以通过动态几何软件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试试各种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优化解决办法,把实际问题变成几何模型,在“把问题抽象出来—建立模型—应用和迁移”这个过程里,培养数学建模能力。从而借助技术能实时反馈的功能,让学生完整经历建模的流程,明白几何直观在把问题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符合数学核心素养里对“数学建模”的培养要求。
例如,在教学“最短路径问题”时,教师可以在 GeoGebra 中创设“河岸取水”情境:在直线 l(代表河岸)两侧有村庄 A、B,需在河岸建取水点 P,使 AP+PB 最短。学生们可以先在直线 l 上任意取点 P1、P2,通过软件测量功能实时观察 APl+PBl 、 AP2+PB2 的数值变化,发现“路径长短与P 点位置相关”;随后可以尝试作A 关于l 的对称点A',软件可以自动生成 A'B 与 l 的交点 P,此时 AP+PB=A′B ,通过“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原理验证最短路径;接着可以将模型迁移到“长方体盒子(长5cm、宽4cm、高3cm)表面蚂蚁爬行”问题,学生们可以通过软件展开立体图形,对比“长 + 宽”“长 + 高”“宽 + 高”三种展开方案的计算结果,最终确定最短路径为 V[(4+3)2+52]=V74cm 。在小组汇报中,有学生分享道:“原来生活中的‘走近路’问题可以变成数学里的‘连直线’问题,几何图形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好帮手’。”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和几何直观素养培养紧密结合,给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动态演示让抽象概念可感,虚拟建模让空间推理可视,交互探究让数学建模可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设计出“直观—抽象—推理—应用”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技术帮助下学习,不光学到几何知识,还能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为以后发展高级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数学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 邓学明 .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几何直观素养发展的实践研究 [J]. 中学教学参考 ,2025,(08):20-23+57.
[2] 代利华 . 信息技术助力直观想象核心素养提升——初中数学解题教学实践研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26):71-73.
[3] 蔡笑梅 , 董双威 . 信息技术助力几何直观素养培养的策略评析“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教学[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11):57-60.
[4] 舒荣芳 . 信息技术助力直观想象核心素养提升——初中数学解题教学实践例谈 [J]. 中学数学研究 ( 华南师范大学版 ),2020,(04):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