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高中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路径研究探究

作者

何平

重庆市涪陵高级中学校 408000

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强调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运用与生活经验获取能力。跨学科主题学习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多领域知识,对培育学生综合素养意义重大。然而,如何基于教材有效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仍需深入探究。

一、整合多学科知识,拓宽英语学习维度

高中英语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众多领域,为跨学科教学提供广阔空间。教师应深入剖析教材,挖掘其中跨学科元素,将英语与其他学科知识巧妙交融。在讲解涉及科学技术的英语内容时,可引入物理、化学知识;在探讨文化类话题时,结合历史、哲学知识,使学生从多元视角理解英语知识,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融合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避免生搬硬套,确保教学自然流畅。

以“Healthy Eating”为例,该部分虽聚焦健康饮食,但在阅读文章中提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饮食传统。教学时,教师可与历史学科结合,先由历史教师讲解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发展,如古代农作物的引进与饮食结构的变化,像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葡萄、核桃等传入中国,丰富了饮食种类。接着,英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英语文本,分析文本中描述饮食文化的词汇和句式,如“dietaryhabits”“nutritional value”等,并组织学生用英语对比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能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又能从历史角度理解饮食文化背后的社会变迁,实现英语与历史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

二、创设情境化教学,深化英语学习体验

情境化教学能为学生营造沉浸式英语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与兴趣爱好,通过多媒体资源、实物展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情境应具备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Earthquakes”是以地震为主题的内容,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世界各地真实地震场景的视频,如汶川地震、日本地震等,创设震撼的情境,引发学生对地震的关注。然后,结合地理学科知识,由地理教师讲解地震的成因、板块运动与地震分布的关系,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 - 喜马拉雅地震带的形成原因。之后,英语教师引导学生用英语讨论地震预防措施、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方法,如“stay awayfrom buildings”“find a safe place to hide”等。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地震救援现场,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样的跨学科情境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英语中关于地震的相关表达,还深化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升了语言运用能力与应急处理能力。

三、开展项目式学习,提升英语实践能力

项目式学习以项目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教师在设计项目时,需围绕教材内容,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和评价标准,确保项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开放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角色,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完成项目任务。

以“Art”为例,教师可将学生分组,从美术学科角度出发,选择一种艺术流派,如印象派、后印象派等,研究该流派的特点、代表画家及代表作品,然后进行艺术作品创作,可绘制一幅具有该流派风格的画作或设计一件艺术装置。同时,从英语学科角度,学生收集关于所选艺术流派的起源、发展、艺术理念等资料,用英语撰写作品介绍文案。在撰写过程中,学生需运用英语的修辞手法、专业词汇,准确生动地描述作品。最后,各小组展示作品,并进行英语讲解,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价。通过此项目,学生将美术创作与英语表达紧密结合,既提升了美术素养,又锻炼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包括信息收集、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结语

总之,围绕教材为依托的高中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整合多学科知识,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英语语境中领略不同学科的魅力;情境化教学将教材内容转化为生动实践,使学生在跨学科情境中主动运用知识;项目式学习则促使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但现实中,跨学科资源分布不均、教师跨学科整合能力参差不齐、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这意味着,要想充分发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需不断挖掘教材潜在融合点,强化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探索适配的评价模式,才能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真正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崔影 . 跨学科视域下高中英语多模态教学实践 [J]. 中小学班主任 ,2024,(S1): 39-41+63 .

[2] 疏勇锋 , 何淑琴 .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高中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式研究 [J]. 安徽教育科研 ,2024,(1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