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作者

龙莎莎

瑞丽市第一民族中学

引言

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承载着语言知识传授的任务,还肩负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使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将思政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成为了广大语文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等。通过对这些文本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认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例如,学习《沁园春·长沙》,学生可以感受到毛泽东同志的壮志豪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激发自身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思政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在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思政内涵时,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受到思想的启迪。

(三)促进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思政教育能够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当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文本中的思政元素相融合时,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会更加牢固,语文素养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例如,在学习古代诗词时,了解诗人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感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

高中语文教材是渗透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例如,在教授《廉颇蔺相如列传》时,除了讲解文言文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蔺相如的爱国精神和宽容大度的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

(二)优化课堂教学活动

开展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围绕教材中的思政主题展开讨论,如在学习《祝福》时,让学生讨论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以及现代社会女性的地位和权利。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现象,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入体验文本中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在学习《雷雨》时,让学生扮演剧中的角色,体会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复杂情感,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和道德观。

(三)在写作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

写作是学生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例如,布置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作文,让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注重对学生思想观点的引导和评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思政素养有待提高

部分语文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自身的思政素养有待

提升。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无法准确地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或者不能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中。这就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政教育能力。

(二)教学时间紧张

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往往更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思政教育的渗透。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学生对思政教育存在抵触情绪

部分学生认为思政教育枯燥乏味,对其缺乏兴趣。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政教育中来。

四、解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问题的措施

(一)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思政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思政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案例分析等。通过培训,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在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思政教育。

(二)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教师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可以在讲解语文知识的适时地引入思政元素,做到润物细无声。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可以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渗透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等思政教育内容。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例如,通过播放相关的电影、纪录片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思政教育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案例分析

以某高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囚绿记》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常春藤的喜爱之情,然后深入分析作者借绿表达的对自由、光明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中,如何保持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这堂课,学生不仅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思政教育。

结论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在写作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等策略,能够有效地将思政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针对面临的问题,要采取加强教师培训、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措施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出具有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政 .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度渗透情感教育的实践——以《故都的秋》教学为例 [J]. 新课程 ,2025,(12):21-24.

[2] 李军 , 张珊珊 . 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5,(05):133-135.

[3] 张珊珊 , 李军 .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 [J]. 语文世界 ,2025,(06):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