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课后服务的实施策略

作者

龙立红

银川市第三中学 宁夏银川 750001

摘要:本文聚焦初中课后服务,深入剖析其实施现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师资保障、加大资源投入等,旨在提升初中课后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初中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有效开展。

关键词:初中;课后服务;实施策略;教育发展

一、引言

在 “双减” 政策的大背景下,初中课后服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课后服务不仅能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拓展兴趣,还能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解决家长接送难题。然而,目前初中课后服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优化课后服务,提升其质量和效果,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初中课后服务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与学生需求存在偏差

1.学业辅导为主,兴趣拓展不足

许多初中课后服务课程主要集中在学科作业辅导,这虽助于作业完成,但难以满足学生兴趣爱好需求。例如,对科技创新、文学创作感兴趣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相关课程,只能专注于课本知识,导致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降低。

2.课程内容缺乏连贯性和深度

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课程设置比较随意,缺乏系统规划。以艺术课程为例,可能今天教绘画,明天教手工,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学生难以在某一领域深入学习,无法真正掌握相关技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

(二)师资配备难以满足多元需求

1.专业教师稀缺

初中课后服务包括体育、艺术、科技等领域。但学校师资以学科教师为主,专业教练和指导老师数量不足。因此,在进行机器人编程等科技活动时,因缺少专业教师,学生仅能进行基础操作,难以深入学习编程,限制了学习深度。

2.教师精力分配不均

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已经承担了较大的工作压力,课后服务的开展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很多教师在完成一天的教学任务后,还要负责课后服务,精力有限,在课后服务中难以全身心投入,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资源投入相对滞后

1.资金支持不够充足

课后服务需要资金支持,包括聘请专业人员、购买教学设备和开展活动。然而,资金短缺的学校难以保障课后服务的资金需求。例如,一些学校因资金不足无法购买摄影器材,无法实施摄影课后服务计划,使学生错失了探索摄影兴趣的机会。

2.场地设施受限

初中学校的场地设施往往优先满足日常教学需求,在课后服务方面存在不足。像一些老旧学校,没有专门的舞蹈教室或音乐排练室,开展艺术相关的课后服务时,只能在普通教室进行,空间狭小,设施简陋,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初中课后服务实施策略

(一)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

1.分层设计学业辅导课程

为不同水平学生设计分层辅导课程。困难生重点在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余力生提供拓展内容,如学科竞赛和专题研究。以数学为例,为薄弱生开设“数学基础知识强化班”,为优秀生组织“数学思维拓展小组”,满足各层次需求。

2.丰富兴趣拓展课程

结合初中学生的兴趣特点,开发多样化的兴趣拓展课程。可以设置科技创新类课程,如 3D 打印、人工智能启蒙;文学艺术类课程,如校园戏剧创作、书法鉴赏;体育健康类课程,如篮球技巧提升、瑜伽入门等。通过丰富的课程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

3.打造特色校本课程

每所初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教育资源,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打造特色校本课程。例如,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学校,可以开发 “地方历史文化探究” 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校内教师培训

学校应定期安排教师参加课后服务培训,鼓励跨学科学习以增强教学能力。例如,让语文教师接受文学创作培训,以指导学生写作。此外,选派教师参加外部专业培训,学习新理念和方法,并与同事分享,以提升教师团队整体素质。

2.引进校外专业人才

积极引入校外专业人才参与初中课后服务。可以邀请体育俱乐部的专业教练来校指导篮球、足球等体育课程;聘请当地文化名人开设文学讲座、艺术工作坊等。这些校外专业人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能够为学生带来更专业、更生动的课程体验。

3.建立教师激励机制

为了提高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学校应建立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一方面,给予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适当的物质奖励,如发放补贴;另一方面,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对积极参与课后服务且表现优秀的教师予以倾斜,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1.争取财政支持

学校需主动与政府部门沟通,报告初中课后服务情况及资金难题,以获得政府财政支持。政府可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升级课后服务设施,如建设科技实验室、艺术工作室,及聘请校外专业人才,提高服务质量。

2.整合社会资源

整合社会资源,与企业、高校、文化场馆等建立合作。学校可利用附近高校实验室资源,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与博物馆合作,开展“博物馆进校园”活动,让学生接触历史文物,丰富学习体验。这为初中课后服务注入新活力。

3.优化校内资源配置

学校要合理调配校内现有资源,为课后服务提供保障。例如,合理安排教室、场地的使用时间,确保课后服务课程有足够的空间开展。同时,整合学校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初中课后服务实施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1.完善课后服务规章制度

学校需制定课后服务规章制度,涵盖服务时间、内容、组织形式及安全管理等。规范师生行为,确保服务有序进行。例如,可制定《课后服务教师工作职责》和《课后服务学生行为规范》等,为参与师生提供明确指引。

2.加强过程监督与评估

成立课后服务监督小组,定期检查评估课后服务。通过听课、问卷调查、家长访谈等了解满意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表彰优秀教师和课程,指导调整存在问题的教师和课程。

(二)强化家校沟通与合作

1.及时反馈学生情况

教师要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课后服务中的表现和学习成果,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可以通过家长会、班级群等方式,定期向家长汇报课后服务的开展情况,展示学生的作品和活动照片,增强家长对课后服务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2.广泛征求家长意见

家长在课后服务中扮演关键角色,学校需广泛征询其意见。通过问卷、座谈会等方式,掌握家长对课程、时间、师资等的需求,并据此优化服务内容和形式,提升服务质量。

五、结论

初中课后服务作为 “双减” 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尽管当前初中课后服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课程设置、师资配备、资源投入等方面的问题,但通过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以及建立健全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初中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让初中课后服务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加油站,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初中教育事业朝着更加优质、均衡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茹,张俊玲.浅谈核心素养视野下优化农村初中课后服务课程实施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4,(36):103-105.

[2]张冬旭.“双减”背景下城市初中课后服务实施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3.DOI:10.27036/d.cnki.ggxsu.2023.002242.

[3]邢新俊,孙慈根.“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课后服务实施策略研究[J].好家长,2023,(11):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