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外科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苏美娜
伊犁州新华医院 新疆 伊宁市835000
摘要:重症外科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康复护理方案,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阐述了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构建背景、理论依据、构建过程、应用效果及展望,强调了个体化、多学科协作及持续评估与调整的重要性。
关键词:重症外科术后;早期康复护理;身体功能恢复;生活质量
一、引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重症外科手术的成功率显著提高,术后患者常面临身体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早期康复护理作为术后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旨在探讨重症外科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构建背景与理论依据
(一)构建背景
重症外科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创伤、长期卧床等因素,常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传统护理模式往往侧重于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和疾病的治疗,而忽视了对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构建一种科学、系统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二)理论依据
1.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
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强调在手术的全过程中,即术前、术中、术后,采取一系列经过优化的医疗护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应激和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康复护理作为ERAS理念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和细致的护理服务,对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速身体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2.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理论
中枢神经系统具备着令人惊奇的可塑性,当遭受外界刺激或损伤时,它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和适应能力,重新组织和构建神经网络,从而恢复或代偿受损的功能。早期康复护理正是利用了这一特性,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有效地刺激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促进神经的再生和功能的全面恢复,为患者的康复之路提供有力支持。
3.运动生理学原理
长期卧床的患者往往会面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运动功能障碍的风险。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早期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施适当的运动和功能锻炼,可以刺激患者的肌肉收缩,加速血液循环,从而有效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的发生。这一措施对于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构建过程
(一)评估与制定康复计划
1.全面评估
在术后早期,医疗团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身体功能评估,这包括但不限于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心肺功能的恢复状况,以及认知功能的评估,同时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和日常生活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的综合评估,医疗团队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为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康复计划提供坚实可靠的依据。
2.制定康复计划
根据全面的评估结果,医疗团队需紧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体质、病情及康复潜力等,精心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该计划应清晰明确康复目标,详细列出康复措施,合理规划康复进度,并预设预期效果。康复计划应注重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有机结合,既关注患者当前的康复需求,又考虑其长远的健康恢复。
(二)康复护理措施的实施
1.体位管理
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和长期卧床,易出现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通过合理的体位管理,如定期翻身、抬高床头等,可以有效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良肢位的摆放还有助于预防关节脱位、足内翻、足下垂等并发症。
2.呼吸训练
重症外科术后患者常因手术创伤、疼痛等因素导致呼吸功能受限。通过深呼吸、咳嗽排痰等呼吸训练,可以增强呼吸肌力量,促进肺部分泌物排出,预防肺部感染。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进行脱机训练和呼吸肌锻炼。
3.肢体功能锻炼
术后早期即可开始进行床上被动肢体活动,如按摩、挤捏肌肉、被动关节外展、内收、旋转等。随着患者体力的恢复,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如床上翻身、坐起、桥式运动等。对于能够下床活动的患者,还应进行站立、行走等训练。通过肢体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4.营养支持
术后患者因手术创伤和长期卧床的影响,常常面临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下降等健康挑战。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合理的营养支持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为患者提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或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满足机体代谢需求,增强患者体质,为患者的全面康复提供有力保障。
5.心理干预
术后患者往往因手术创伤带来的身体不适、疼痛难忍以及对未来预后的不确定感,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及时的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和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心理压力,增强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积极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三)多学科协作与团队协作
重症外科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需要多个学科的合作与协作,外科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应共同参与患者的康复护理过程。通过多学科协作与团队协作,可以充分发挥各专业人员的优势,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服务。
四、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与展望
(一)应用效果
1.促进身体功能恢复
早期康复护理依托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案,精准刺激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有效促进肌肉力量的增强和关节活动度的恢复。通过持续、有针对性的训练,患者的身体功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为后续的康复治疗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2.提高生活质量
早期康复护理不仅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改善患者身体功能,提高其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从而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还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干预,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其康复信心。合理的营养支持也为患者提供了必要的能量和营养,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和整体康复效果。
3.减少并发症
早期康复护理通过实施合理的体位管理,加强呼吸训练,以及进行系统的肢体功能锻炼等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有效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4.缩短住院时间
早期康复护理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促进患者身体功能快速恢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加速了患者的康复进程,还有效缩短了住院时间,从而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照料压力,同时也节约了社会资源,降低了医疗成本。
(二)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康复护理理念的深入发展,重症外科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将不断完善和优化。一方面,随着康复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将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康复训练手段。另一方面,随着对康复护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为我们制定更加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重要依据。随着远程医疗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还将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康复护理服务。
结束语
重症外科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对于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实施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措施以及多学科协作与团队协作等措施,可以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服务。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康复护理理念的深入发展,重症外科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将不断完善和优化,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康复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伟红, 李继平.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外科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护理管理, 2020, 20(11): 1737-1742.
[2] 王晓杰, 王晓青, 赵璧.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胃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29(03): 325-328.
[3] 李艳辉, 王晓春, 李莉.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09): 80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