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地理课堂引入生活实例提升学习兴趣的方法

作者

谢冰

沁源县王和中学 046599

引言:初中地理具有很强实践性与应用性,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偏重理论灌输忽视与学生生活联系,导致学习兴趣不足理解浅显应用能力欠缺。引入生活实例进行教学,成为改变这一现状有效途径,生活实例不仅能为抽象地理概念提供直观理解参照,还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认识地理学习实际价值。探讨了如何科学选择、灵活运用、深入拓展生活实例使地理课堂更具吸引力,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学习态度提高地理核心素养。

一、选择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实例需遵循贴近性、典型性、时效性三大原则,贴近性要求所选实例应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便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典型性要求实例能集中体现地理概念或规律本质特征,具有明显代表性,时效性则强调实例应具备时代感,反映现实热点问题引发关注。教师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实例:关注媒体报道捕捉新闻热点,走进社区调研了解本地特色开展调查掌握学生兴趣,建立资源库长期积累素材。实例选择还需注意层次性,适应不同学生认知水平,互动性便于开展教学活动启发性能引发深入思考。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为例,教师应当通过以下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回忆夜晚观星经历,询问哪些天体曾吸引他们目光,由此导入宇宙天体知识,结合学生喜爱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星际穿越》片段,讨论影片中宇宙环境描绘科学性引出太阳系构成知识。使用手机星空观测 APP 让学生实时观测当前天空中行星位置,感受太阳系行星运行规律,展示航天员太空生活视频,分析失重环境生活特点,理解地球引力重要性,介绍近期火星探测器着陆新闻,讨论人类探索宇宙意义激发探索精神。组织制作简易日晷实验,观察太阳投影变化,理解地球自转现象,利用橘子与台灯模拟昼夜交替,直观感受地球运动特点,收集不同季节衣着照片分析季节变化原因,理解地球公转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月相变化,记录一个月内月亮形状变化,探讨月球运动规律。这些贴近生活实例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探索热情,使抽象天文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二、运用生活实例,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需采用多样化教学策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特点,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感知,问题探究法基于生活实例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任务驱动法设置与实例相关任务,促进学生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合作学习法组织小组围绕实例开展讨论交流培养协作能力,案例分析法深入分析典型实例揭示地理规律,多媒体展示法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呈现实例。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不同身份,从多角度思考地理问题,辩论讨论法围绕有争议实例展开辩论,培养批判思维,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实地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实验探究法通过简易实验验证地理原理培养科学精神。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海陆变迁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这样运用生活实例:课堂开始展示学校附近河流冲刷痕迹照片引导学生观察水流对地表改造作用,自然过渡到地质作用知识,利用厨房中常见面粉与水混合材料,制作简易地壳模型,通过挤压模拟地壳褶皱形成过程,直观理解造山运动原理。收集当地建筑石材样本,组织学生观察分类探讨不同岩石形成环境,理解岩石循环过程,播放近期地震新闻报道视频,分析地震形成原因讨论地震预防措施,理解板块构造学说。设计板块拼图游戏让学生尝试复原超级大陆,体验大陆漂移过程,利用家中常见铁锅与水模拟地幔对流,观察水沸腾时流动方向,理解板块运动动力来源。组织学生采集附近山区岩石标本,观察其中化石,推测古环境特点,理解地质历史变迁引导学生绘制家乡地形剖面图,分析地形特点形成原因,理解外力作用塑造地表过程。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拓展生活实例,巩固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拓展生活实例应用,将地理知识迁移到更广阔场景,巩固学习效果,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如绘制家庭水电使用记录表,分析资源消耗规律,记录一周天气变化尝试进行简单天气预报,统计家庭消费商品产地,分析全球商品流通特点。开展社区调研让学生走进社区收集地理信息,如调查社区老年人口比例,分析人口老龄化现象考察社区绿化情况,评估环境质量记录社区商业网点分布,探讨区位因素影响。组织专题研究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深入探究,如探究本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提出合理化建议调查本地特色农产品生产条件,分析地理环境优势,考察本地交通网络布局评价交通便捷程度。

跨学科整合项目也很有价值,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应用,如与历史学科合作,探究本地历史地理变迁,与生物学科合作调查本地生物多样性状况,与化学学科合作检测本地水质状况。组织地理实践活动,提供实地应用机会,如举办地理知识竞赛,检验学习成果,组织野外考察实地观察地理现象,开展地理模型制作比赛,展示学习成果。利用信息技术扩展学习渠道,拓展网络资源应用,如建立班级地理博客分享地理发现,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制作电子地图,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地理环境。建立成果展示平台,激励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如举办地理实践成果展,展示调研报告,编辑地理小报交流学习心得,制作微视频记录实践活动过程。

结论:将生活实例引入初中地理课堂,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深化知识理解、培养实践能力具有显著效果。通过精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例,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动机,灵活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将生活实例融入教学各环节,丰富课堂内容,拓展实例应用范围促进知识迁移巩固学习效果。未来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丰富生活实例资源库,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叶冠森 .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下实践力培养的路径研究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5,(01):104-106.

[2] 蒯正聪 , 张永胜 . 初中地理生活性课程理念的教学实践 [J]. 现代教学 ,2023,(Z4):64-67.

[3] 郭联成 .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2,(08):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