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强师工程”下初中数学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实施策略研究

作者

文玉兰

贵州省瓮安第四中学 5504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强师工程”下初中数学新老教师结对帮扶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在此背景下实施有效帮扶的策略。研究旨在通过促进新教师与老教师的结对互动,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数学教育质量的提升。文章总结了当前实施中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和实施框架。

关键词:“强师工程”;初中数学;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实施策略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强师工程” 应运而生,旨在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初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关乎学生的长远发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扶是 “强师工程” 的重要举措,通过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新教师的携手,能有效促进新教师成长,进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其实施现状,探索更有效的实施策略,为初中数学教育发展提供助力。

二、“强师工程” 概述与发展历程

2.1 “强师工程”政策背景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的大环境下,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强师工程”正是基于此背景而诞生,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旨在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从《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到各类地方教师发展规划,都明确强调加强教师培养与培训,为“强师工程”提供坚实政策支撑。这些政策着重聚焦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教师待遇保障以及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力求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2.2 “强师工程”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育领域,“强师工程”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方面,通过组织数学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数学学科知识深度与广度,如开展数学建模、数学思维拓展等专项培训,让教师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呈现更丰富多元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推动数学教学方法创新,鼓励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如数学教学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增强教学趣味性与互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助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2.3 “强师工程” 实施的主要挑战与机遇

实施 “强师工程” 过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方面,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依然较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获取优质培训资源困难,培训机会少且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束缚,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存在抵触情绪。然而,机遇也同样显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线上课程、虚拟教研等成为可能,教师可以足不出户参与全国性的数学教学研讨会,学习先进教学经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课程标准的更新、新教材的使用,为教师提供了创新教学的广阔空间,激励教师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数学教学模式。

三、新老教师结对帮扶的实施现状分析

3.1 新老教师结对帮扶的基本模式

在目前的结对帮扶实践中,主要采用“一对多”模式。与传统的“一对一”模式不同,在这种模式下,老教师不仅对一名新教师进行指导,还可以通过集体备课、公开课观摩等形式,为多个新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在这种模式中,同一指导老师下的新教师可以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共同成长。通过集体讨论、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新教师可以从彼此的经验中受益,增进对教学方法的理解与运用,同时也能够建立更强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这种“互帮互学”的方式,提升了教学的整体质量,并且有助于新教师在实践中逐渐积累经验。

3.2 初中数学教师结对帮扶中的问题与不足

在初中数学教师结对帮扶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帮扶对子缺乏清晰的目标规划,帮扶过程流于形式,没有根据新教师的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老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除了日常教学,还有班级管理等工作,导致对新教师的指导时间和精力不足,无法深入解决新教师遇到的问题。新老教师之间沟通存在障碍,新教师可能因碍于情面或缺乏沟通技巧,不能及时向老教师请教教学困惑;而且帮扶内容较为局限,多集中在教学技能,如教学设计、课堂组织等,对数学教育前沿理论、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交流分享较少。

3.3 结对帮扶的成效与影响

结对帮扶成效显著。新教师在老教师的悉心指导下,教学能力迅速提升。以往在课堂上容易紧张、教学环节衔接不流畅的新教师,逐渐能够熟练驾驭课堂,教学方法运用自如,如在讲解函数知识时,能运用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数学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成绩也有所进步。同时,结对帮扶促进了学校数学教师团队建设,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教师之间合作更加紧密,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教学改革实践,推动学校数学教学质量迈向新台阶。

四、初中数学新老教师结对帮扶的实施策略

4.1 优化结对模式与安排

为进一步提升“一对多”模式的效果,可以根据新教师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灵活调整。首先,可以根据新教师的学科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结对。例如,在代数教学上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可以指导在该领域存在一定短板的新教师,而新教师则可以在其他方面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思考,共同丰富教学方法。其次,在同一老教师指导下,多个新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等活动,共同研究教学方案,讨论教学方法,促进彼此间的学习与合作。通过这种模式,老教师不仅提供个性化的指导,还能利用集体的智慧来提升新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

4.2 促进互动与教学资源共享

促进互动与教学资源共享是提升帮扶效果的关键。搭建多元化互动平台,除了面对面交流,还可以借助教学论坛,新老教师在论坛上发布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成功经验,供大家讨论学习;利用微信工作群,随时交流教学心得,分享即时教学灵感。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库,鼓励教师将自己精心制作的数学教学课件、优质教学设计、原创试题等上传到共享库。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分享多种证明方法的教学课件,方便其他教师借鉴,提高教学效率。

4.3 提高老教师指导能力与新教师适应能力

在结对帮扶过程中,尤其是在“一对多”的模式下,提高老教师的指导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老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为新教师提供帮助,还要在团队协作和集体讨论中发挥引领作用。为了提升老教师的指导能力,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传授如何有效管理和引导多个新教师的策略,如如何调动新教师的积极性、如何安排集体讨论等。对于新教师而言,可以通过系统的入职培训和与其他新教师的互动,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教学环境和团队合作模式。通过这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环境,新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升,推动整个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

4.4 评估与反馈机制的完善

完善评估与反馈机制是保障帮扶质量的重要环节。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从教学效果、新教师成长、帮扶过程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数学成绩、学习兴趣变化等体现;新教师成长从教学技能提升、教育理念更新等方面评估;帮扶过程关注帮扶计划执行情况、新老教师互动频率等。定期收集新老教师的反馈意见,如每月开展一次座谈会,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帮扶策略,如针对新教师在某一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帮扶重点,确保帮扶工作持续高效推进。

五、结论

综上所述,“强师工程”下初中数学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对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数学教育质量意义重大。尽管当前实施过程中存在结对模式不够优化、互动与资源共享不足等问题,但通过优化结对模式、促进教学资源共享、提升教师能力以及完善评估反馈机制等策略,能够有效解决现存问题。未来,持续落实这些策略,有望进一步推动初中数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雨.“头雁领航”提质“强师工程”[J].当代贵州,2022,(37):48-49.

[2]曲中林.广东省“强师工程”与省际教师迁移[J].教育导刊,2015,(07):63-66.

[3]常海斌,宁依敏.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的特色及变化分析[J].教学与管理,2025,(01):44-48.

本文为课题《“强师工程”下初中数学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实施策略研究》(立项编号:2024A114)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