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纳米二氧化钛的纺织涂层材料耐候性与自清洁性能研究

作者

李民

江苏天成昊昌新材料有限公司

随着功能化纺织材料的发展,化工技术在纺织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传统整理多依赖有机助剂和树脂,虽能改善性能,却存在耐久性差和环境压力大等局限。纳米材料的引入为纺织品赋予耐候与自清洁性能提供了新的化工路径。其中,纳米二氧化钛(TiO₂)因光催化活性和化学稳定性受到广泛关注。其应用并非单纯填充,而涉及溶胶-凝胶合成、粒径与分散控制、表面能调节等典型化工过程,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其在织物表面的高效、稳定和持久作用。

一、研究意义与化工背景

纺织材料在户外、防护及装饰领域对耐候与洁净性能要求较高,而传统依赖氟碳树脂的整理工艺存在环境隐患。纳米 TiO₂作为无机化工材料展现出独特优势:其光催化作用可通过电子-空穴对及自由基反应降解有机污染物,体现典型光化学机理;其能带结构赋予紫外屏蔽效果,有效延缓基材老化;经硅烷偶联等化工改性,TiO₂可实现与纤维的稳定界面结合,提升涂层耐久性。同时,TiO₂具备环境友好特性,契合绿色化工理念。因此,本研究从化工工艺角度优化 TiO₂涂层制备,并系统评估其耐候与自清洁性能。

二、实验设计与化工工艺

1. 纳米 TiO₂的制备与改性

制备纳米 TiO₂的常用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和沉淀法。其中,溶胶-凝胶法在纺织应用中最具优势,因为其能在低温条件下形成稳定的 TiO₂溶胶,便于织物浸渍处理。

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和缩聚。水解反应遵循以下过程:

Ti(OBu)4+4H2O⟶Ti(OH)4+4BuOH

随后,Ti(OH)₄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形成纳米 TiO₂前驱体颗粒。通过调控水解速率和反应温度,可实现对粒径的控制。为了提高其分散性与纤维结合力,进一步引入 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进行表面改性,利用偶联剂中的硅烷基团与 TiO₂表面羟基缩合,氨基端则与纺织基体形成氢键或共价键,从而增强附着力。

2. 涂层工艺

涂层制备采用典型的化工浸轧工艺。将改性的 TiO₂溶胶与丙烯酸类成膜助剂混合,得到稳定的整理液。织物经过浸渍、轧液、烘干和焙烘四个步骤完成涂层。该工艺的关键在于:

控制浸渍液的 pH 和固含量,避免 TiO2 二次团聚;

通过调节轧液率实现均匀涂覆;

采用分阶段升温焙烘,保证有机助剂成膜与无机颗粒固定的同步完成。

3. 性能测试方法

耐候性测试:利用氙灯老化仪,模拟太阳光与湿热环境,评价织物的颜色保持率与断裂强力变化。

自清洁性能测试:以甲基蓝为模型污染物,在紫外光照下测定其光降解速率;同时进行灰尘冲刷实验,观察超亲水效应。

涂层稳定性测试:通过多次洗涤实验,考察 TiO₂涂层在循环洗涤后的残留率及功能保持率。

三、实验结果与初步分析

1. 涂层表面形貌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涂覆 TiO₂的织物表面颗粒分布均匀,纤维表面被纳米颗粒致密覆盖,局部存在团聚现象,但整体均一性较好。能谱分析表明,Ti元素信号均匀分布,说明涂层稳定。

2. 耐候性提升效果

未处理的聚酯织物在氙灯老化 48 小时后,断裂强力下降 23% ,而涂覆 TiO₂的织物仅下降 9% 。颜色偏差 ΔE 值由 4.1 下降至 1.3,表明 TiO₂有效减缓了光老化。其机理主要为 TiO₂吸收紫外能量,避免高能光子直接破坏聚酯分子链。

3. 自清洁性能

在甲基蓝光降解实验中, TiO2 织物在紫外光照射 2 小时后,降解率达 92% ,而未处理织物仅为 12% 。灰尘自清洁实验中, TiO2 涂层表现出显著的超亲水效应,水滴在织物表面快速铺展并携带污染物流走,残留量极少。

4. 涂层耐久性

经 10 次标准洗涤后,织物表面 Ti 元素含量下降约 18% ,甲基蓝降解率仍保持在75% 以上,说明涂层具有一定耐久性,但仍需进一步优化结合力。

四、深入机理分析

1. 光催化反应的化工机理

纳米TiO₂的自清洁作用主要基于其光催化性能。当 TiO2 受到紫外光(波长 ≤387nm )照射时,价带电子跃迁到导带,产生电子-空穴对:

TiO2+hv⟶e"(CB)+h"(VB)

其中, 与水分子或羟基反应生成•OH 自由基,e⁻则与氧气反应生成 ⋅O2⋅ ⁻。这些强氧化性的自由基能够将有机分子(如甲基蓝、油脂类污染物)氧化分解为 CO2 和 H2O 该过程属于典型的光化学氧化反应,其速率受限于电子-空穴对的复合速率。

为了降低载流子复合率,化工研究常采用以下手段:

元素掺杂:如 N、C 掺杂可缩小禁带宽度,提高可见光响应。

贵金属沉积:如在 TiO₂表面沉积 Ag、Pt,形成肖特基势垒,抑制电子-空穴复合

复合材料构建:将 TiO2 与石墨烯、SiO₂等复合,提高电子迁移效率。

在纺织涂层应用中,由于织物表面积大、形态复杂,如何通过化工方法实现 TiO₂的高效负载与稳定分散,是影响光催化效率的关键。

2. 超亲水效应的界面化学机理

TiO₂表面含有大量羟基基团。在光照作用下,电子-空穴对反应生成更多表面羟基,使表面自由能升高,表现为超亲水性。这一特性使水在织物表面迅速铺展形成均匀水膜,从而带走灰尘与颗粒物。其机理可以概括为光诱导表面能调节。

从化工角度看,TiO₂表面的超亲水效应与颗粒尺寸、晶型和改性方式密切相关。锐钛型 TiO₂由于比表面积大,表现出更强的亲水性。本研究采用的硅烷偶联剂改性,不仅提高了纤维与颗粒的结合力,还稳定了表面羟基,增强了超亲水效应的持久性。

五、实际应用与工程验证

为了验证研究成果在化工产业链中的可行性,本文进行了两个实际应用案例。

1. 户外遮阳布应用

将 TiO₂涂层聚酯布应用于户外遮阳伞,经连续 3 个月日晒雨淋测试,普通遮阳布出现明显褪色与霉斑,而 TiO2 处理布料颜色保持率达 92% ,表面灰尘在雨水作用下大部分清除。耐候性与自清洁性显著提高。

2. 医疗防护服应用

在医疗防护领域,织物长期接触血液、体液等有机物,易污染且清洗困难。将 TiO₂涂层应用于一次性防护服后,经模拟污染实验发现,其对有机物分解效率高达 90% 以上,且在紫外灯照射下能快速清洁表面,减少二次交叉污染风险。这种性能可在化工洁净厂房、防疫场所等高标准环境中应用。

这些实例表明,基于化工工艺制备的 TiO2 涂层织物不仅在实验室中表现优异,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同样稳定可靠。

六、经济与社会价值

1. 经济效益

减少洗涤成本:自清洁功能降低了织物清洗频率,节约水、电和洗涤剂成本延长使用寿命:耐候性增强,减少织物因老化而频繁更换的费用。

规模化可行性:TiO₂制备成本相对低廉,结合成熟的纺织化工整理工艺(如浸轧、焙烘),具备大规模产业化潜力。

2. 环境效益

减少废水排放:减少洗涤频率,降低含有机污染物与表面活性剂的废水排放量。光催化降解空气污染物:TiO₂可分解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改善局部环境质量有积极作用。

绿色化工产品:与传统氟碳类防污剂相比, TiO2 为无机材料,更加环保。

3. 社会效益

提升户外与医疗防护用品的使用体验和安全性

推动纺织行业由传统有机化工助剂转向绿色无机纳米功能材料;

符合国家“双碳”战略和绿色制造政策要求。

七、存在问题与化工优化方向

尽管 TiO₂涂层展现出优异性能,但在化工层面仍需解决以下问题:

1.光响应范围受限

TiO₂主要在紫外光下活化,而自然光中紫外光比例不足 5% 。解决方案包括氮掺杂、碳掺杂或与可见光敏感半导体复合,拓宽光响应范围。

2.涂层耐久性不足

洗涤与摩擦会导致纳米颗粒逐渐脱落。化工改进方向包括采用高分子包覆、交联固化或等离子体预处理,提高颗粒结合力。

3.织物舒适性影响

涂层可能降低透气性和手感。可通过优化颗粒粒径分布、减少涂层厚度或采用分级结构设计改善舒适性。

4.工业化工艺优化

目前实验室工艺在工业放大过程中可能面临稳定性不足和成本波动问题。化工工程上可通过连续流反应器合成 TiO₂溶胶,提高产率与一致性。

八、结论

本文从化工专业角度,系统研究了基于纳米二氧化钛的纺织涂层材料的耐候性与自清洁性能。主要结论如下:

溶胶-凝胶法结合硅烷偶联剂改性,能够制备出稳定分散的纳米 TiO₂溶胶,并在纺织表面形成致密涂层。

TiO₂涂层显著提升织物的耐候性,降低紫外老化造成的力学性能下降与褪色。

光催化降解与超亲水效应的协同作用,使织物表现出优异的自清洁性能。

实际应用表明,TiO₂涂层织物在户外防护与医疗防护领域均具有良好效果。

在经济、环境与社会层面,该技术均表现出显著价值,是绿色化工与功能纺织结合的典型案例。

未来研究应重点解决可见光响应、涂层耐久性与舒适性等问题,推动其产业化应用。参考文献:

[1] Fujishima A, Rao T N, Tryk D A. Titanium dioxide photocatalysis. 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C: Photochemistry Reviews, 2000, 1(1):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