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

郑金香

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黄茅洲镇金南学校 413111

一、引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必备的素质和关键的能力,它能满足个体的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度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还存在着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教学方式单一等诸多问题。因此,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对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当前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目标定位模糊的问题。许多教师对深度阅读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层次,将教学目标简单等同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未能准确把握核心素养与阅读教学的结合点。

在实际教学设计中,教师往往过分关注知识性目标的达成,如字词解释、段落大意的掌握,而忽视了思维训练、审美体验和文化传承等深层次目标的培养。这种目标定位的偏差导致课堂教学难以实现从“教课文”到“学语文”的转变,学生虽然能够复述文本内容,却缺乏对文本深层内涵的挖掘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不系统

深度阅读教学的内容组织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特征。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缺乏系统性规划,各篇目之间的关联性和递进性不足,难以形成连贯的教学链条。同一文体在不同年段的教学内容存在简单重复现象,缺乏必要的深化和拓展。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也不够紧密,未能充分体现阅读材料的时代价值。

(三)教学方法单一

深度阅读教学的方法创新明显不足。多数课堂仍沿用传统的串讲分析模式,教学方法与深度阅读的特点契合度不高。教师对项目式学习、读书会等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够熟练,难以创设真实有效的阅读情境。多媒体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融入较为表面,未能充分发挥技术对教学的支撑作用。[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尊重,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流于形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聚焦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突破传统知识本位的局限,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多维目标体系。教师应当深度解读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有机融入阅读教学目标。[2]

以《草船借箭》教学为例,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更要通过诸葛亮智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战争场景描写的赏析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通过三国历史背景的探讨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具体明确,如“能够找出文中体现诸葛亮智慧的三个关键情节并分析其逻辑关系”,这样的目标既便于教师评估,也利于学生自我检测。同时,要注重目标的层次性设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螺旋上升的目标序列,确保深度阅读教学的适切性和发展性。

(二)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深度阅读体系

深度阅读教学的内容设计应当注重系统性和开放性。教师要基于教材文本,构建“精读-泛读-拓展”三位一体的阅读内容体系。精读文本要深度挖掘语言特色和思想内涵,如《匆匆》中时间的拟人化表达和生命意识的渗透;泛读文本要注重与精读文本的主题关联,形成互文参照;拓展资源则要精选优质辅助材料,如《景阳冈》教学可补充《水浒传》相关章节和历代评点,帮助学生建立立体化的文本认知。[3]

在内容组织上,要打破单篇教学的局限,设计主题式阅读单元,如将《落花生》《白杨礼赞》等托物言志类文章组成“借物喻人”单元,引导学生发现文本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要注重引入跨学科资源,如将古诗词教学与音乐、美术相结合,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促进深度学习。

(三)开展课外阅读,拓宽深度阅读视野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拓宽自己的阅读教学途径,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此来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并且培养他们的深度阅读的习惯。为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课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持续的创新与优化,使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中国节日故事》、《二十四节气故事》、《二十四孝故事》等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也可以向孩子们推荐像《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科学探险类的书。另外,老师也可以把《小布头奇遇记》、《树叶船》、《调皮的日子》、《舒克和贝塔历险记》等小学课外读物推荐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阅读。书本内容丰富,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能培养其自主学习、探究的习惯。

老师们可以在早读或者课后的时候,和同学们一同进行阅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可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让他们能够体会到主角的喜怒哀乐,并且让他们养成做批注和读书笔记的习惯,让他们能够充分地体会到深度阅读所带给他们的特殊经历,并且能够把好的内容和词语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在此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眼界,为自己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师生共读还能增进师生间的沟通与讨论,营造一种融洽的阅读气氛,增进师生感情。

结语:

以核心素养为核心进行深度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只有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得到提高。语文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华,黄朝霞. 指向学业质量标准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设计[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4,37(4):93-98.

[2]郑雪琴.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代性探索:评《语文教育现代性的建构》[J]. 语文建设,2024(14):85.

[3]娄新月,吴思. 互动仪式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汉字文化,2024(14):135-137.

[4]谢晓玉. 拓展语文课堂,提高深度教学力[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4(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