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三进”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作者

余晖

安徽外国语学院 英语语言学院 安徽合肥 231201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一 引言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高校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简称“三进”)工作,这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高校教育中,“三进”工作具体体现为《理解当代中国》等多语种系列教材的推广使用,旨在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传播能力和家国情怀,使其成为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人才。

二 “三进”与 OBE 理念

在技术成熟的教学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结合 OBE 很重要,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一种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范式,其核心在于通过反向设计原则,从社会需求出发确定培养目标,再映射至课程体系与评价机制,涵盖学生的生活技能、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和专业技能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OBE 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强调人才培养过程的系统性和目标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促进他们的职业发展。加强对基于 OBE 理念的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 OBE 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现有研究已开始探索两者结合路径。在理论层面,学者提出以 OBE 的“需求分析-目标设定-课程重构”逻辑整合“三进”内容,例如: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作为语料资源,设计演讲、翻译等任务链;通过数字化工具(如多语种语料库平台)实现思政元素与语言训练的有机融合。在实践层面,部分高校取得显著成效,例如三进与专业结合课程,通过“云端筑基+实战强化”双轨模式,提升学生国际传播能力;教学创新,将思政与三进和 OBE 理念结合,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发展理念;评价改革,基于OBE 重构大纲,形成学生能力导向的考核体系。本研究将 OBE 理念与大学英语教学结合进行研究,从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设计和评价标准展开。

3.1 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设计

学者深入理解 OBE,其中“明确学习成果:OBE 的起点是为学生设定清晰、具体且可衡量的学习成果。”[1]1 也就是在教学设计环节,就需要把学生的学习需求放在第一位,基于学生的学习层次和学习能力,制定合适的规划,将学生的培养从教学设计层面落到实处。“对齐教学与评估:在设定了学习成果后,教有工作者需要设计与之相匹基于 0 理念的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配的教学策略、学习活动和评估标准。”[1]1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也同样重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新的变革契机,智慧课程将“人的智慧”与“机的智慧”相结合,进行策略层和技术层的叠加,将教学目标,内容,活动,场景,考核进行颠覆式的改变。

3.2 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标准

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标准也从单一的师生评价转变为多维度评价,学者理解的 OBE 中“持续评估与反馈:教育工作者应定期评估学生在每个学习成果方面的进展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这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1]1 在教学评价环节,我们需要引入多维度的教学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多维度综合评价,并且细化教学评价层级,教学评价有理有据,减少主观评价,增加客观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评价方式需要全面性和客观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全面评估课程效果:教育工作者需要对整个课程或项目的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为课程的持续改进和优化提供有力支持。”[1]1 课程评价由教师评学,学生评师,教师互评和督导评教四个方面组成,教师从课前准备,课上表现,资料收集,作业反馈和考试反馈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学生从资料多样性,上课表现,立德树人等多维度评价教师;教师从多维度评价同行等等,建立科学的评级测试体系,为教和学提供有效反馈。

四 OBE 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

大学英语教学实践需要以 OBE 理念结合,以成果导向为目标,加强教学设计和评价标准,以课程思政和混合式教学两方面解读 OBE 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

4.1 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教学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遵循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的客观规律为前提,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有效培养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以及运用英文说好中国的故事的能力。同时,教育教学中加入思政内容,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增强学生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4.2 混合式教学

遵循人才培养方案精神,优化课程设置,合理调整教学课时,从传统的全课时的线下教学,转变为进行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加大线上教学占比,这需要在大纲编写,课程教案,学期课程进度表,备课笔记和学生记分表中充分设计。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全新的思辨性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教育教学中加入思政内容,旨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增进学生名族认同感。将课堂从教师本位转为学生本位,引导学生多学多思考多知识输入,转变为翻转课堂。充分发掘和肯定学生的创新性想法。

五 研究结论与局限

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政策响应,为落实“三进”工作提供可操作的方法论,破解思政教育与语言教学深度融合的难题;教学改革,通过 OBE 框架优化课程设计,应对学生差异化需求,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能;国际传播,培养兼具语言能力与文化自信的复合型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聚焦,整合深度方向,构建“三进”目标与 OBE 能力指标的投射;技术赋能方面,探索 AI 辅助的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教师发展方面,完善“思政-语言-OBE”三维度的教师支持机制。

参考文献

[1]陈亮亮,安家辰,杨馥宁.基于 OBE 理念的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研究出版社 2025.01.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大学英语 1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2023xsxx372);首批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负责人,安外教[2023]073 号;课程教学团队“大学英语 1 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安外教[2024]1 号。

作者:余晖(1989.12-),女,安徽淮南人,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