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作者

封雷

广西区崇左市 中共崇左市委党校 532200

区域经济发展对国家意义重大,关乎经济增长、民生改善与社会稳定。新时代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保护压力大、发展安全面临挑战等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能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引。深入探究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对推动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内涵概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涵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强调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协调发展旨在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协调共进;绿色发展聚焦于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开放发展着眼于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提升经济的开放程度与国际竞争力;共享发展致力于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一思想体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石。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路径

(一)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中,产业协同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关键要素。就产业协同而言,各区域需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产业根基与比较优势,精准定位产业发展方向,构建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以广西崇左临空经济协同区为例,围绕铜、甘蔗、木材、石材四条 “吃干榨尽” 全产业链展开精准招商。这一举措充分挖掘了当地的资源特色,让各产业形成完整的链条,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价值最大化。其中,针对铜产业,可能利用当地的铜矿资源,从采矿、选矿,到铜冶炼、铜加工,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作,提升产业附加值;甘蔗产业则从种植、制糖,延伸到糖的深加工,如生产各类糖类制品,以及利用甘蔗渣等废弃物发展相关产业,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种产业协同模式,充分发挥了当地的资源优势,促进了区域内产业的协调发展,提升了整体竞争力。在促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加大对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是打破区域空间阻隔、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手段。在长三角地区,密集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网络,以及现代化的港口、机场等设施,极大地增强了区域内城市间的联系[1]。例如,上海凭借发达的金融和科技产业,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向周边城市辐射资源。苏州、无锡与之紧密相连,承接产业溢出和技术转移,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同时,它们的特色产业,例如苏州丝绸、无锡物联网,也与上海互补发展,夯实区域经济一体化基础。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其重点在于培育区域创新主体和优化区域创新环境。在培育区域创新主体方面,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意义重大。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为例,当地深入推进 “千企技改” 工程,积极推动湘桂、东亚、中粮等糖企的技改项目竣工投产。这些糖企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致力于推动糖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同时,江州区还推进产业智改数转赋能,加快汇鑫建材、智慧农场、脱毒苗培植等项目创建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在这个过程中,江州区的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发挥了关键作用,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此外,江州区谋划引进瞪羚企业园中园项目,加快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进一步培育银发经济、首发经济,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也体现了企业在拓展创新领域、引领产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优化区域创新环境对于吸引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同样不可或缺。此外,上海打造多个科技创新园区,提供一站式创新服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创新营造良好氛围。江州区也在积极探索优化创新环境的方式,例如,通过完善重大项目统筹推进体制机制,聚焦 “3 个 2006 个 20” 工作目标,以 7 个专班为抓手,实施‘四个一批’项目推进策略,同时,全面落实处级领导挂包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机制,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助于吸引创新型企业入驻,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优质的服务,从而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区域经济朝着创新驱动的方向发展。

(三)推动区域绿色发展

推动区域绿色发展,关键在于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在产业绿色转型方面,引导区域内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长江经济带的传统化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同时,该区域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推动了产业结构绿色升级[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同样重要。新安江流域的安徽和浙江两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共同推进水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这不仅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保障了下游用水安全,还促进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为其他区域提供了绿色发展的成功经验。

(四)提升区域开放发展水平

提升区域开放发展水平,可通过加强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和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来实现。加强区域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打造如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新区等开放平台意义重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一系列开放创新举措,在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积极探索,吸引大量外资企业入驻,成为对外开放新高地,并带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也为区域发展带来机遇。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借助这一倡议,发展跨境电商、中欧班列等新兴贸易业态,加强与沿线国家产业合作,拓展了市场,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在国际合作中实现快速发展[3]。

(五)实现区域共享发展

实现区域共享发展,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促进区域就业增收。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加大对落后地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投入。国家实施的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政策,改善了贫困地区教育和医疗条件,提升了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缩小了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促进了区域共享发展。促进区域就业与增收也是关键。在贫困地区,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缺少主语)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居民通过参与这些产业实现就业创业,增加了收入,实现脱贫致富,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区域共享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结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论指导与实践路径。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能够有效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应不断深化对这一思想的理解和应用,持续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发展模式,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伟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探——立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3):155-156.

[2]傅德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引欠发达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8,34(01):1-4.

[3]韩奥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05):29-31.

作者姓名:封雷,性别:男,籍贯:广西,出生年月:1981 年 1 月,毕业院校:武汉大学,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暂无,研究方向:从事边疆经济发展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