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路径探索

作者

郑成方

身份证号码:370481198002100954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应运而生。智慧城市旨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运行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驱动力,通过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有机整合,能够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城市数据的全面感知、互联互通和智能分析,为城市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当前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探索有效的融合应用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智慧城市与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概述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崭新模式正逐渐兴起,而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则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力量,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智慧城市旨在借助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对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进行全面感测、深入分析与高效整合。它覆盖了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以及工商业活动等众多领域,通过对这些领域需求的智能响应,实现城市运行的智能化、高效化与可持续发展,最终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其实质是利用信息技术打破传统城市管理的局限,让城市能够像智慧生命体一样,实现自我感知、自我调节和自我优化,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智慧城市的复杂系统中,单一的信息技术往往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例如,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物体的实时感知与数据采集,让城市中的各种“物件”都能“开口说话”,将自身的状态信息传递出来;大数据技术则具备强大的存储、分析和挖掘能力,能够对物联网采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处理,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云计算技术为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资源和弹性扩展能力,确保数据能够得到高效的处理和存储;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智能决策和预测,为城市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通过将这些信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可以实现数据的深度挖掘和综合利用。不同技术之间相互协作、优势互补,打破了信息孤岛的局面,实现了城市数据的全面感知、互联互通和智能分析。

总之,智慧城市为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则是实现智慧城市目标的关键支撑。只有将多种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并有效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才能推动智慧城市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城市居民带来更多的福祉。

三、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挑战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宏大进程中,信息技术融合应用虽前景广阔,却也面临着诸多棘手挑战,这些挑战犹如前行道路上的绊脚石,制约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与质量。

数据共享壁垒是首要难题。智慧城市建设涉及交通、环保、公安、医疗等众多部门和领域,各部门在长期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于自身业务需求和管理便利,构建了独立的数据系统,制定了专属的数据标准。这就导致不同部门的数据格式千差万别,接口难以兼容,数据如同被分割在一个个孤立的“岛屿”上,无法自由流通和共享。

技术标准不统一也给信息技术融合带来了巨大阻碍。信息技术领域发展迅猛,新技术、新协议层出不穷,不同厂商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采用各自的技术标准和协议开发设备和系统。这使得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设备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和互操作。以智能家居为例,市场上众多品牌的智能家电、智能安防设备等,由于通信协议不统一,用户需要使用多个手机应用程序来控制不同的设备,操作繁琐复杂,极大地降低了用户体验,也限制了信息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广泛应用。

安全与隐私问题在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中日益凸显。随着智慧城市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城市基础设施和关键信息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这也使得它们面临着更多的安全威胁。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安全事件可能导致智能交通系统瘫痪、能源供应中断等严重后果,给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人才短缺同样是信息技术融合应用面临的严峻挑战。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既精通信息技术,又熟悉城市管理和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高校和培训机构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侧重于单一技术领域的知识传授,缺乏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培养。城市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也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吸引力和有效的培养机制,导致市场上这类人才供不应求,难以满足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需求。

四、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路径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前沿方向,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是其核心驱动力。然而,要实现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深度融合与高效应用,需探寻切实可行的路径。

技术集成是基础路径。构建统一的技术架构至关重要,要制定涵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技术的统一标准与规范。这一架构需具备开放性与扩展性,能支持各类设备与系统的接入。例如采用开源云计算平台与大数据框架,可降低集成成本,提升系统兼容性。同时,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投入,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像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通信协议、大数据分析算法和人工智能模型,能突破技术瓶颈,增强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核心竞争力。

数据治理是关键环节。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数据共享机制,明确数据共享范围、方式和责任,制定激励与考核政策。通过建立城市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对各部门数据进行统一编目管理,实现数据按需共享与有序流通。加强数据质量管理也不容忽视,构建数据质量管理体系,运用数据清洗、校验等技术,确保数据准确、完整、一致。如在交通数据采集时,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实时校验修正,保证交通流量、车速等数据精准。

应用创新是重要动力。以解决城市痛点问题为导向开展创新,如针对交通拥堵,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时监测交通流量、智能调度,优化信号灯控制。推动跨领域应用融合,创造新模式业态。如物联网、大数据与农业结合实现精准种植,人工智能与医疗结合开展远程诊断和健康管理。鼓励公众参与创新,建立参与机制,通过举办创新大赛、开展调研收集需求创意,将公众智慧融入应用开发,如开展智慧社区应用创新大赛收集居民方案。

政策保障是有力支撑。政府制定完善政策法规,明确数据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规范数据行为,如出台数据管理办法。加大财政投入,设专项资金支持关键技术研发、示范项目建设和人才培养,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投资格局,如采用PPP模式吸引资本参与智能交通等项目。加强组织协调,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成立专门管理机构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和监督管理智慧城市建设,如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解决重大问题。

五、结论

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对于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当前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面临数据共享壁垒、技术标准不统一、安全与隐私问题和人才短缺等挑战,但通过技术集成、数据治理、应用创新和政策保障等多路径协同推进,可以有效克服这些挑战,实现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深度融合与高效应用。

参考文献

[1]吕申瑜.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20):16-18.

[2] 吴成 真. 智慧 城市 建设 中测 绘地 理信 息的 作用 分析 [J]. 全面 腐蚀 控制,2025,39(05):96-98.

[3]楼虎安,方挺.智慧城市中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界,2025,(04):37-39.

[4] 袁 堂 林 . 智 慧 城 市 建 设 中 档 案 信 息 服 务 模 式 的 创 新 [J]. 兰 台 世界,2025,(04):137-139.

[5]王晓颖.智慧城市建设中测绘地理信息的作用[J].中华建设,2025,(03):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