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素养培养的策略探究
董增荣
围场卉原中学
引言
当前社会对中学生的政治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政治素养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更是他们作为未来社会公民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选取初中政治教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回顾和现场调查的方法,深入分析了初中生的政治素养现状及其教学策略。研究揭示了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解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的显著效果。此外,跨学科的教学整合也显著增强了学生的政治素养。研究旨在为初中政治教育提供科学有效的培养策略,以期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度政治素养的学生。
1、初中政治教育现状与挑战
1.1 初中生政治素养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初中生的政治素养逐渐受到重视[1]。政治素养被视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对政治知识的理解、政治行为的参与及其批判性思维能力。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初中生的政治素养普遍较低,学生在政治知识掌握、社会事件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2]。
在知识层面,多数学生对基本的政治概念和意识形态缺乏深入了解,造成其在面对现实政治问题时表现出迷茫和不知所措的状态。课堂教学多以灌输为主,缺乏与社会生活的实际结合,使得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联结。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不足。虽然课程设置中包含讨论与分析的环节,但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学生在审视和评价社会现象时往往表现出被动接受的态度,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现状显示出政治素养的培养亟需创新。
在参与意识方面,虽然国家政策提倡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很多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到无所适从,缺少必要的引导和平台。提升初中生政治素养的任务刻不容缓,亟需寻找更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以培养具备健全政治素养的学生。
1.2 面临的主要教学挑战
在当前初中政治教育中,面临诸多教学挑战,影响了学生政治素养的有效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对政治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3]。一些教师缺乏系统的政治知识背景,尤其是在时事政治与理论结合的教学中,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学生的政治理解力。
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与探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局限于记忆和背诵,缺乏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批判。这种缺乏互动的学习环境导致学生对政治的认知较为表面,不能形成深刻的见解。
再者,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认知尚处于发展阶段。面对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初中生容易受到局限,不能批判性地看待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事件时,往往需要更为细致的策略来帮助学生构建全面的视角。
跨学科教学尚未得到普遍重视,导致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缺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难以形成综合性的思维模式。这种缺乏整合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无法将政治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降低了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综合来看,面对这些教学挑战,亟需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分析能力。
2、提升政治素养的教学策略
2.1 各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效果
在初中政治素养的培养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的政治理解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社会政治活动,能够增强他们对政治现象的直观感受和理解[4]。这种方法使学生在职责扮演中,通过实际体验来深化对政治概念的认识,例如组织模拟选举、参与社区服务等,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政治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感。
案例教学法则通过分析实际发生的政治事件,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复杂的政治概念。通过讨论和分析这些案例,学生能够提高对政策效果和社会问题的评估能力,也激发了其批判性思维。教师可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教育意义,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讨论式教学法通过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辩论,使其培养出较强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碰撞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有助于拓宽思维视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还能提高其对多元化社会观点的包容性。
综合应用这些教学方法,有助于建立一个互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生动的课堂活动中更好地掌握政治知识,提升其整体政治素养。
2.2 跨学科教学的实施与影响
跨学科教学是一种将多学科知识融合于政治教育中的有效策略,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通过将政治课程与历史、经济、社会等学科有机结合,学生更容易理解政治现象的背景与影响[5]。在多个学科的相互作用下,学生能够从多元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出较强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实施跨学科教学需制定 coherent 课程设计,确保各学科间的内容关联。例如,结合历史事件分析其对当今政治的影响,或通过经济理论探讨政策制定的合理性。这种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他们建立系统化的知识框架,从而在面对复杂社会问题时,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判断。
跨学科教学要求教师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和一定的教学协调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引导学生进行深度讨论,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统计表明,经历跨学科教学的学生在政治素养测评中表现突出,显示出良好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实现学科间的有机整合,跨学科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兴趣,还能促进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进而增强对社会政治现实的理解和参与能力。这种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为培养具有高度政治素养的中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通过本研究对初中政治素养培养策略的系统探索,明确了实践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在提升学生政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方面的有效性。同时,跨学科教学的应用亦证明对增强学生综合政治素养有显著助益。然而,研究也揭示,教学资源的不均和师资力量的限制是目前难以克服的挑战。未来研究可针对如何优化教师培训和资源配置,使政治素养教育更加普及和高效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这些探索和实践对于培育具有高度政治素养的新一代中学生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石 现 华 . 基 于 核 心 素 养 的 初 中 政 治 教 学 策 略 [J]. 中 学 生 作 文 指导,2020,0(13):0157-0157.
[2]李丽文.初中政治教学策略探究[J].今天,2021,(17):0067-0067.
[3] 刘黄莉. 初中政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 进展:教学与科研,2021,16(04):46-46.
[4]郭彦迪.核心素养下初中政治教学策略探究[J].知识文库,2023,(02):79-81.
[5]王丽.初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2,(29):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