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慧档案馆建设背景下档案信息资源的智能化检索系统开发实践

作者

汤善云

身份证号: 222403198102117446

一、引言

智慧档案馆以 “ 智能化管理、精准化服务、协同化共享” 为目标,依托新技术推动档案管理转型。截至 2024 年,我国省级以上档案馆已启动智慧化建设,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超 85% ,但档案信息检索利用面临瓶颈,如传统检索系统无法理解语义需求、档案资源分散存储、缺乏个性化服务能力等。因此,开发适配的智能化检索系统成为关键任务。

二、传统档案检索系统的局限与智能化转型需求

2.1 传统检索系统的核心局限

传统档案检索系统局限性凸显,一是检索模式单一,需准确输入特定信息,表述偏差则检索失败;二是语义理解缺失,无法关联同义词等,检索覆盖面不足;三是资源整合不足,不同类型档案独立存储,检索需切换模块,操作繁琐;四是服务被动化,无法主动推送资源。

2.2 智能化检索系统的核心需求

基于智慧档案馆建设目标,智能化检索系统需满足四项需求,即语义化检索、跨源化整合、个性化服务、可视化呈现,同时要具备高兼容性与可扩展性,适配已有平台与设施。

三、智能化检索系统的开发设计

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系统采用 “ 数据层 - 技术层 - 应用层” 三级架构。数据层汇聚并标准化处理档案数据,整合多源数据构建统一资源池,建立档案知识图谱。技术层集成智能技术,提供技术服务。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检索服务,通过多终端开放,包括语义检索等功能模块。

3.2 核心技术融合应用

核心技术深度融合是系统智能化关键。一是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用 BERT 预训练模型解析用户自然语言查询语义,识别意图与核心实体;通过同义词词典和语义相似度计算扩展同义词、近义词,如将 “ 1985 年北京高校建设” 扩展为 “ 1985 年度 北京市 高等学校 校园建设 基建项目” ,提升检索覆盖面。二是应用知识图谱技术,基于档案元数据与内容信息构建含 50 万 + 实体、100 万 + 关系的档案知识图谱,通过图谱推理挖掘隐藏关联,实现 “ 一查多联” ,如从 “ 某会议档案” 关联 “ 参会人员档案” 等。三是应用机器学习技术,用协同过滤算法与逻辑回归模型分析用户检索历史等数据,构建用户画像,预测潜在需求,实现个性化资源推荐。

3.3 关键功能模块开发

3.3.1 语义检索模块

语义检索模块是系统的核心功能,支持用户以自然语言(文字、语音)输入查询需求。文字检索时,系统对查询语句进行分词、词性标注、实体识别后,结合知识图谱进行语义匹配,返回精准结果;语音检索时,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如百度语音 API、科大讯飞语音识别引擎)将语音转换为文字,再执行语义检索流程。模块还具备 “ 模糊检索” 功能,当用户输入信息不完整时(如 “ 199X 年上海经济政策” ),系统通过实体链接与上下文补全,推送相关候选结果供用户选择。

3.3.2 跨源整合检索模块

该模块打破多源档案资源的壁垒,实现 “ 一次检索、全库响应” 。通过建立统一的检索索引(基于 Elasticsearch 搜索引擎),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类型档案的索引信息整合存储;用户检索时,系统同时查询多源索引库,按相关性排序返回结果,并通过标签区分档案类型(如“ [文本] 1990 年城市规划批复” “ [视频] 2000 年国庆阅兵纪录片” )。针对图像、音频等非文本档案,通过 OCR(光学字符识别)、语音转文字技术提取内容信息,纳入检索索引,实现 “ 以文搜图” “ 以文搜声” 。

3.3.3 个性化推荐模块

基于用户画像与需求场景,提供精准化资源推荐服务。按用户身份分类推荐:为科研人员优先推荐原始档案、专题研究汇编;为学生推荐教育类档案、历史科普资源;为普通公众推荐民生类档案、文化记忆资源。同时,根据用户检索历史进行关联推荐,如用户检索 “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建设档案” 后,自动推荐 “ 珠海经济特区设立文件” “ 厦门开发区规划资料” 等相关资源。推荐结果通过 “ 猜你喜欢” “ 相关资源” 栏目在检索页面展示,提升用户检索效率。

3.3.4 可视化分析模块

通过可视化技术直观呈现检索结果的关联关系与分布特征。开发知识图谱可视化界面,以节点 - 连线形式展示检索结果涉及的实体及关系,用户可通过点击节点扩展查看关联档案;开发统计分析图表,如档案数量年度分布柱状图、地域分布热力图、主题分布饼图等,辅助用户把握档案资源的整体特征。例如,用户检索 “ 抗战时期档案” 后,系统自动生成 “ 抗战档案地域分布热力图” 与 “ 主要战役档案知识图谱” ,帮助用户快速定位重点资源。

四、系统应用实践与效果分析

4.1 应用场景与实施过程

某省级档案馆智慧化升级引入智能化检索系统,实施分三阶段:一是数据准备阶段,6 个月完成 800 万件馆藏档案数字化整合,构建含 30 万实体的档案知识图谱;二是系统部署阶段,完成检索系统与档案馆现有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对接,配置 2 台应用服务器、1 台数据库服务器及网络环境;三是试运行与优化阶段,3 个月试运行收集 2000+ 用户反馈,优化语义解析模型与推荐算法,使检索准确率从 75% 提升至 90% 以上。

4.2 应用效果分析

系统正式运行 1 年后效果显著:一是检索效率大幅提升,响应时间从5 - 8 秒缩至 1 - 2 秒,用户平均检索时长从 15 分钟缩至 5 分钟;二是检索准确性显著提高,语义检索查全率达 88% 、查准率达 92% ,较传统关键词检索分别提升 35%.40% ;三是用户体验明显改善,多终端访问率达 70% (移动端占 45% ),个性化推荐点击率达 30% ,好评率达 92% ;四是服务范围持续扩大,年访问量达 50 万人次,较传统系统增长 200% ,提升了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

五、结论

智慧档案馆背景下的智能化检索系统,通过融合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智能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检索系统的痛点,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语义化、跨源化、个性化检索。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不仅提升了档案检索的效率与准确性,更推动了档案服务从 “ 被动响应” 向 “ 主动推送” 、从 “ 单一查询” 向 “ 深度挖掘” 转型。

参考文献

[1]宋丽伟. 事业单位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现状与优化路径研究[J].兰台内外,2025,(26):35-37.

[2]邵亚伟,王亿豪. 面向开放科学的档案信息服务新拓展实践场景与创新策略[J].信息与管理研究,2025,10(04):62-74.

[3]石彩红. 共享理论下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中信息资源整合探究[J].兰台内外,2025,(24):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