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提升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的实践
李周萍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钱排镇钱新小学 525342
1.游戏化教学概述
游戏化教学是将游戏的趣味性、互动性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象的游戏场景,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学习知识,打破传统数学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枯燥模式。小学数学学科具有概念抽象、逻辑严谨的特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具象思维占主导,游戏化教学恰好契合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以“玩中学、学中悟”为核心,将数学计算、图形认知、逻辑推理等知识点融入游戏环节,让学生在闯关、竞赛、探索等游戏形式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减少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专注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积极的心理基础与能力基础。
2.游戏化教学提升趣味性的策略
2.1 设计数学游戏活动
设计数学游戏活动需紧扣教学知识点,打造“目标明确、形式生动”的游戏场景,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掌握知识。例如在“100 以内加减法”教学中,设计“超市购物小达人”游戏,教师提前准备印有商品图片与价格的卡片,让学生扮演“顾客”与“收银员”,“顾客”挑选 2-3 件商品计算总价,“收银员”核对金额,通过模拟真实购物场景,让学生在互动中练习加减法运算;在“图形的认识”教学中,设计“图形寻宝大作战”游戏,教师在教室隐藏印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的卡片,让学生分组寻找,找到后需说出图形的特征,找齐指定数量图形的小组获胜。这类游戏活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场景、探索任务结合,避免单纯的机械练习,让学生在沉浸式参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2.2 运用多媒体游戏资源
运用多媒体游戏资源能借助动态画面与即时反馈,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与吸引力。教师可利用教育类APP、在线小游戏或自制动画课件,将数学知识点转化为可视化的游戏内容。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蛋糕分切”游戏,通过动画演示将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 份、4 份、8 份,让学生点击屏幕选择“1/2”“1/4”对应的蛋糕份额,课件实时判断选择是否正确并给出鼓励反馈;在“钟表的认识”教学中,引入“时间小管家”在线游戏,屏幕上呈现动态钟表,学生需根据题目要求点击调整时针与分针,游戏设置关卡进阶,从认识整时到半时、几时几分逐步升级。
2.3 组织小组竞赛游戏
组织小组竞赛游戏能通过团队协作与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在设计竞赛游戏时,需明确分组规则、竞赛任务与奖励机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例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组织“口诀接龙大比拼”,将学生分成 4-5 人一组,教师说出乘法算式(如“3×4”),各组依次派代表抢答结果,回答正确得1 分,答错不扣分,最后得分最高的小组获得“口诀小能手”称号;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开展“数据收集挑战赛”,每组学生需在 5 分钟内统计班级同学的生日月份、喜欢的水果等信息,并用简单的图表呈现结果,教师根据数据准确性、图表清晰度与完成速度评分,评选“最佳统计小组”。小组竞赛游戏不仅能让学生在竞争中快速巩固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责任感,让课堂在紧张有序的氛围中充满趣味。
3.游戏化教学实践效果与反思
3.1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游戏化教学在提升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的同时,显著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实践前,部分学生因数学知识抽象、练习枯燥,对数学课堂存在抵触情绪,课堂发言不积极、注意力易分散;引入游戏化教学后,学生的课堂参与状态明显转变,在“超市购物”“图形寻宝”等游戏中,学生主动举手参与的人数增加,小组竞赛时能积极与组员讨论策略,课后常主动询问“下次数学课还有游戏吗”。许多学生表示“原来数学可以这么好玩”,对数学作业的态度也从“被动完成”转为“主动探索”,例如在“乘法口诀接龙”游戏后,学生自发利用课余时间互相抽查口诀,学习兴趣的提升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了积极的心理基础。
3.2 教学效果的变化
游戏化教学不仅提升了课堂趣味性,还促进了教学效果的优化。从知识掌握情况来看,通过游戏化教学,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中,采用多媒体游戏教学的班级,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正确率比传统教学班级高 15% ,分数大小比较的错误率降低 10% ;从能力发展来看,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与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在“数据收集挑战赛”后,学生能独立完成家庭人口数量统计、一周天气记录等实践任务,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3.3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游戏化教学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针对性优化改进。部分游戏活动存在“重形式、轻目标”的情况,例如个别小组竞赛游戏过于强调热闹氛围,导致学生专注于竞争本身,忽略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部分多媒体游戏资源与教学目标契合度不高,存在知识点覆盖不全、难度梯度不合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后续需进一步优化游戏设计,确保每个游戏活动都紧扣教学目标,明确知识重点与能力培养方向;在选择或制作多媒体资源时,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细化难度梯度,确保资源与课堂知识点精准匹配。同时建立“游戏时间预警机制”,提前明确游戏时长,安排专人提醒进度,平衡游戏趣味性与教学节奏,让游戏化教学更高效地服务于小学数学课堂。
结束语:综上所述,游戏化教学在提升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方面成效显著。它为学生营造了良好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未来教学中,应持续优化游戏化教学策略,解决实践问题,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不断发展,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国明.借助游戏化教学提升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与教学效果探究[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 2025 年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陇西县云田小学;,2025:1761-1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