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

王悦

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

引言

信息化浪潮推动着语文阅读教学发生根本性转变。课堂正从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育,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核心位置。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翻转课堂,课前自学与课堂深度交流的结合给语文阅读注入活力。翻转课堂模式在语文阅读中的运用方式值得深入探讨,新模式下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路径需要明确,探索的成果将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向前发展。本研究扎根于语文阅读教学一线,系统梳理翻转模式的设计方法、实施步骤和评价标准,给教师的创新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南。

一、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翻转课堂的支撑作用

学习者与环境互动中形成个人理解,知识的主动建构是建构主义的核心主张。视频、音频等资源把课前自学变为现实,个体探索让初步的知识框架搭建起来。深度讨论和问题解决占据课堂主要时间,师生、同伴间的交流把知识内化推向深入。语文阅读中,文本初读放在课前进行,理解深化和能力培养是课堂的重点任务。学习的主导权回归学生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和支持者,认知规律在知识建构中得到更好体现。

(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终身学习时代把自主学习变成核心竞争力,小学阶段的培养是关键时期。理想的自学平台是翻转课堂提供的,制定计划、选择资源、监控进度的能力在课前阶段得到锻炼。文本理解的个性化是语文阅读的特点,理解角度和深度因人而异。微课、导读材料把自主阅读变得可行,个人节奏决定阅读进程,标记的疑难为讨论做准备。阅读效率的提高是自主习惯带来的直接好处,学生的长远发展也因此受益。

二、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一)课前自主学习资源的开发与推送机制

翻转成功的前提是优质学习资源,语文阅读资源需要精心打造。5-8 分钟是微课视频的理想时长,重难点讲解力求简明,背景介绍激发求知欲。层次性原则贯穿导学案设计,基础题让全体参与成为可能,拓展题满足优生需求。经典性与趣味性的平衡是电子材料选择的标准,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帮助深入理解。推送时机把握在课前两天较为合适,充足时间保证学习质量,平台互动功能让教师掌握学习动态。资源制作遵循“ 少而精” 原则,避免信息过载。每个微课聚焦一个核心知识点,配以生动的动画和适当的背景音乐,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导学案设计采用“ 问题链” 形式,从文本表层理解逐步深入到主题探究。在线学习平台的选择考虑操作便捷性和数据分析功能,教师能够实时查看学生的学习轨迹,包括观看时长、暂停回放次数、互动答题情况等,为课堂教学提供精准的学情依据。

(二)课堂深度互动的组织形式与引导策略

互动形式的多样化把参与热情调动起来,翻转课堂的成功关键是课堂时间的高效运用。4-6 人小组是合作学习的理想规模,深度交流因此成为可能,异质分组把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激发出来。课前疑难成为讨论的焦点,教师追问把思维引向深处。角色扮演把阅读理解变得生动形象,体验过程加深文本认识。问题梯度的设计是教师引导的体现,文本理解、情感体验到价值判断的递进把思维层次提升上去。

三、翻转课堂实施效果的评价与反思改进

(一)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要点

全面评价学习过程和结果是翻转课堂评价的特征,多方参与保证客观性。平台数据分析把课前学习情况反映出来,观看时长、互动次数、作业质量成为重要指标。观察记录与小组互评相结合评价课堂表现,发言水平、合作精神、思维深度是主要维度。作品分析把阅读能力发展展现出来,读书笔记、读后感、创意改编呈现理解程度。及时反馈把学生改进动力激发出来,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成长档案记录进步历程。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形成立体评价体系。量化指标包括阅读速度、理解准确率、词汇积累量等可测量数据;质性评价关注思维品质、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软性指标。电子档案袋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包含优秀作品、反思日志、同伴评价等多元材料。家长参与评价增加了视角的全面性,家庭阅读情况反馈为教学调整提供参考。

(二)教学反思中的问题诊断与策略调整

持续改进依靠反思来推动,实践问题需要针对性解决。分层指导把自主学习薄弱问题化解,方法训练与个别辅导相配合。加强沟通把家长配合度提升上去,家长会和个别交流让新模式价值被理解。多种途径克服技术设备限制,机房开放和纸质补充保证全员参与。课型选择需要更加精准把握,适合翻转和不适合的内容要明确区分。培训把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提高,资源制作和平台操作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效果。行动研究法推动教学改进的持续深化。每月召开教研组反思会议,分享成功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建立“ 问题—假设—行动—观察—反思” 的循环改进机制。对于普遍性问题,如部分学生缺乏自律性,采取“ 学习小组互助” “ 家校联动监督” “ 积分激励制度” 等综合措施。针对个别化问题,如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实施“ 一对一结对” “ 降低起点要求” “ 提供补充资源” 等个性化方案。

结语

语文阅读教学因翻转课堂获得新的生机。自主学习与深度互动的结合把学生推到学习中心,理解力和思维品质在新模式中获得发展。精心打造的学习资源、合理安排的课堂活动、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是成功的保障。技术应用的深度融合、个性化路径的开发、家校协同的完善是未来探索的方向。教育理念的转变是语文阅读变革的本质,形式创新只是表层,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养培育始终是追求的目标。展望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为翻转课堂带来新的可能。智能推荐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推送个性化资源,自适应学习平台动态调整学习路径,虚拟现实技术创造沉浸式阅读体验。然而,技术始终是手段,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培养。翻转课堂的价值不仅在于提高学习效率,更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华,李明远.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3,42(03):89-95.

[2] 刘晓燕,王建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08):67-73.

[3] 陈静,赵文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J].教育研究,2024,45(01):112-118.

[4] 周敏,杨志刚.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翻转课堂设计与实施[J].现代教育技术,2023,33(05):45-52.

[5] 林芳,吴国平.翻转课堂模式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22,41(09):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