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任务驱动教学与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实践

作者

范珍珍

苏州工业园区星浦小学

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课堂;《那个星期天》;教学实践

引言

在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断探索更高效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发展需求。任务驱动教学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知识、提升能力;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学、学习与评价紧密结合,让评价贯穿教学全程,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将二者有机融合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能够改变传统单向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那个星期天》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叙事,生动展现了孩童在等待中的情感变化,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情感体悟和写作表达能力的优质文本。以该课为例研究任务驱动教学与教学评一体化的应用实践,有助于总结有效经验,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可借鉴的范例,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迈向新高度。

一、任务驱动教学与教学评一体化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任务驱动教学与教学评一体化的应用,能有效激发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学习主动性。任务驱动教学创设的多样化任务情境,将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带着明确目标开展学习。在《那个星期天》教学中,布置 “ 制作‘ 我’ 的心情变化曲线图,标注关键事件与对应心情” 的任务,学生为完成任务,需主动研读课文,梳理事件脉络,分析人物情感。而教学评一体化通过及时反馈,如教师对学生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思路创新给予肯定,同学之间互相分享独特见解,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

(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二者融合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显著作用。任务驱动教学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综合运用多种语文能力。在学习《那个星期天》时,“ 小组合作探究文中环境描写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这一任务,要求学生具备文本分析、信息整合、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需深入阅读文本,筛选环境描写语句,分析其与人物情感的关联,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进行汇报展示。教学评一体化通过明确的评价标准,如从分析深度、表达清晰度、合作参与度等方面评价任务完成情况,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有针对性地提升各项语文能力,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存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教学目标定位模糊的问题。部分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解读不够深入,设定的教学目标缺乏准确性和具体性。在《那个星期天》教学中,有的教师将目标表述为 “ 理解课文情感,提高阅读能力” ,未明确学生应理解到何种程度的情感,以及通过哪些具体阅读方法提升能力。模糊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重点不突出,学生难以把握学习方向,教师也无法围绕目标有效设计教学任务和评价方式,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

(二)任务设计缺乏科学性

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设计缺乏科学性的现象较为普遍。一方面,任务难度与学生实际水平不匹配,如在《那个星期天》教学中,要求低年级学生 “ 从叙事结构角度分析文章的独特之处” ,难度过高超出学生能力范围;或布置 “ 圈出文中的形容词” 等过于简单的任务,无法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任务之间缺乏逻辑关联,呈现零散状态,无法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与评价相互脱节

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课堂实施中,存在教学与评价相互脱节的问题。评价多集中于学习结果,如通过考试成绩评判学生学习情况,忽视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在《那个星期天》教学中,教师可能仅关注学生课后习题的完成正确率,而忽略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任务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思考深度、创新思维、合作态度等。同时,评价标准不明确,缺乏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具体衡量指标,导致评价无法为教学提供有效反馈,教师难以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教学与评价各自独立,无法形成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学改进的合力。

三、任务驱动教学与教学评一体化的应用实践策略

(一)精准设定教学目标

精准设定教学目标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与教学评一体化的基础。教师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在《那个星期天》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目标设定为 “ 学生能够准确认读、理解文中生字词,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为 “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独白等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提高文本分析和表达能力” 。

(二)科学设计驱动任务

围绕教学目标,科学设计驱动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任务应具有趣味性、层次性和挑战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在《那个星期天》教学中,设计如下任务:基础任务 “ 速读课文,用简洁语言概括‘ 我’等待的事情和结果” ,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进阶任务 “ 细读文中描写我’ 心情的语句,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表现情感变化,并小组交流分享”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三)构建一体化评价体系

构建一体化评价体系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建立多元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在《那个星期天》教学评价中,教师从教学目标达成、课堂参与度、任务完成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自评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如对文本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互评则从同伴的观点创新性、表达清晰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促进相互学习。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针对不同任务和教学目标细化评价指标,如对分析情感表达任务,从分析角度的独特性、论据的充分性、语言的准确性等方面评价。

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与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实践,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以《那个星期天》课为例的研究表明,通过精准设定教学目标、科学设计驱动任务、构建一体化评价体系等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尽管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仍存在目标模糊、任务设计欠科学、教学与评价脱节等问题,但随着对这两种教学理念的深入研究和不断实践探索,持续改进应用策略,必将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培养出更多具有扎实语文基础和综合素养的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小学语文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秋敏. “ 教学评” 一体化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实施[J]. 语文世界, 2025, (17): 6-7.

[2]张缘. 依托教学评一体化,赋能小学语文课堂[J]. 作家天地, 2025, (16): 110-112.

[3]陆静. 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 作家天地,2025, (15): 65-67.